紅花小獨蒜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Hónɡ Huā Xiǎo Dú Suàn
【英文名】tuber of Yunnan Bletilla
【別名】小白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紅花小獨蒜的假鱗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thognoium gracile Wall.exd Lindl.[A.corydaloides Schltr.]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挖, 洗淨, 切片曬乾。
【原形態】紅花小獨蒜, 陸生植物。 假莖(花葶)纖細, 圓柱形, 高3-22cm。 假鱗莖近球形。 葉2-5枚, 葉片狹橢圓形, 長7-37cm, 寬達3.5cm, 先端漸尖, 基部收窄為短柄。 花葶側生於假鱗莖上, 通常不分枝;總狀花序具多數花;花下傾, 玫瑰色帶紫色斑點;花被片長1.6cm;萼片下部合生成筒狀, 中萼片長圓形, 側萼片鐮刀狀;花瓣匙形, 藏於萼筒內, 先端鈍;唇瓣3裂, 側裂片與中裂片近等長, 先端鈍;合蕊柱細長;花粉塊4;子房垂直於萼囊。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草坡地、山坡路旁或雜木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溫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 主月經不調;經期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9-15g。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紅花小獨蒜,
2.《新華本草綱要》:假鱗莖:有活血調經的功能。 用於月經不調、經期腹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