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手指起泡怎麼辦

一到夏天, 由於溫度升高, 皮膚流汗量增加, 因此很容易導致細菌感染。 很多人會出現手指起泡的症狀, 這種現象目前是非常常見的, 那麼手指起泡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有哪些應對該症狀的治療方法呢?治療手指起泡的方法是比較多的,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這種現象比較多見, 醫學上稱此為汗皰疹。 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多數人認為系非特異性皮膚濕疹樣反應, 與個人體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精神因素等有關。 此病特徵就是手掌、手指反復起粟粒大小丘疹和水皰, 周圍無明顯炎症, 皰壁較厚, 開始皰液透明, 以後變混濁, 2~3天后皰液自行吸收, 乾涸後形成脫屑, 露出粉紅色新生上皮, 在手指屈伸中形成線狀皸裂, 皮疹呈對稱性分佈, 自覺患處瘙癢、灼痛。 夏季潮熱好發, 秋後可不治自愈, 易反復發作持續數年。

對於該病的預防和治療沒有特效方法,

生活中要忌食辛辣、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少吸或不吸煙, 少用或不用鹼性肥皂、洗衣粉、洗滌靈洗手。 出現水皰不要挑破, 更不要撕皮。 局部治療以收斂止癢為主如:爐甘石洗劑、5%的福馬林或1%烏洛托品、痱子粉等。 水皰明顯可用0.5%醋酸鋁溶液或5%明礬液浸泡或濕敷。 瘙癢明顯者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製劑如去炎松、複方康納樂霜、支洛松等。 如以紅斑、脫屑、皸裂為主, 可用10%尿素霜、矽霜、維生素E霜、水楊酸軟膏外塗, 每月1~2 次。 全身治療可用抗組胺藥、維生素B1、B2、A、E。 若皮疹數量多、自覺症狀明顯可短程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 每次10毫克, 每天3次, 連服 5~7天后症狀減輕。

中醫治療汗皰疹有何特點?

汗皰疹不僅影響手部美觀,

而且常因瘙癢影響患者生活。 嚴重者可繼發感染, 出現手部的腫脹, 疼痛。 由於本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確, 所以西醫尚無滿意的療法根除之。

中醫治療本病有很久的歷史, 早在明代就稱之為“螞蟻窩”。 由於表現為深在水皰為主, 所以應屬濕邪偏盛。 中醫的治療是多方面進行的。 綜合內外治療, 加以飲食、情緒調理:

(1)內治法

①濕熱內盛證 掌蹠多有深在水皰, 集簇成群, 針尖大小, 瘙癢鑽心, 揩破水皰, 滋水黃粘, 伴舌紅苔膩, 脈象滑數。 治宜清熱除濕法。 藥用:黃芩10g, 黃連10g, 蒼術15g, 陳皮 10g, 茯苓10g, 六一散10g(包煎), 生苡仁30g, 丹皮10g。 水煎服, 每日1劑。

②脾虛濕盛證 掌蹠散在水皰, 針尖至粟米大小, 半透明狀, 皰液清稀, 時有瘙癢, 伴舌淡水滑, 脈象濡滑。 治宜健脾除濕法。

藥用:茯苓12g, 白術10g, 澤瀉10g, 白扁豆10g, 車前子10g(包煎), 炒苡仁60g, 炒山藥30g, 冬瓜皮60g。 水煎服, 每日1劑。

(2)外治法 根據本病以濕邪為主的特點, 可用收濕斂皰法:王不留行60g, 明礬30g, 石榴皮30g, 水煎取汁, 泡洗患處, 每次5分鐘, 日2次。

(3)飲食療法 ①多吃有健脾除濕功效的蔬菜、水果, 如山藥、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 ②少吃辛辣厚味, 肥甘酒酪。

(4)其他 減少接觸肥皂、堿、洗衣粉、洗滌靈、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懷暢達, 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脫蛻皮, 以防染毒成膿。

上述向大家介紹的就是治療手指起泡的方法。 手指起泡雖然對身體不會造成什麼大傷害, 但是一旦加劇的話對於皮膚的損害是比較大的, 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如果手指出現起泡症狀的話,

一定要立即採取相對應的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