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視明“開屏護眼”涉嫌誤導
從“保護視力, 每天三次珍視明”的老廣告, 到現在“開屏就滴珍視明”的新宣傳, 珍視明公司似乎誓要把旗下產品“四味珍層冰硼滴眼液”打造成隨手可及的生活必需品。
不過, 這款滴眼液屬于藥品, 有嚴格的用藥劑量和適應癥, 珍視明如此隨意宣傳, 涉嫌誤導消費者, 并會給公眾帶來健康隱患。
“開屏就滴珍視明”屬誤導
在由新生代導演郭敬明和《小時代3》幾位演員代言的珍視明“四味珍層冰硼滴眼液”視頻廣告中, 郭敬明表述說:“長看屏幕易傷眼, 保護視力, 開屏, 請滴珍視明”。 珍視明官方新浪微博上, 則直接將“請”字改為“就”字,
難道開屏真的要滴珍視明滴眼液嗎?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眼科主任醫師謝立科表示:“滴眼液屬于藥品, 不能隨便亂滴。 哪怕是看電子屏幕, 只要眼睛沒有不舒服就不需使用滴眼液。 如此廣告宣傳有誤導消費者嫌疑。 ”
據了解, 江西珍視明藥業有限公司2008年時請韓庚為珍視明品牌做代言, 廣告宣傳語為“保護視力, 每天三次, 珍視明”。 2012年改請汪涵做代言, 其廣告語變為“要想視力好, 天天珍視明。 ”
然而, 縱觀整個滴眼液品類, 以潤眼、防近視為賣點的品牌并不少, 珍視明難以在競爭中突顯出來。
2013年末, 珍視明再次轉變廣告宣傳策略, 借美國眼科協會提出的“視頻終端綜合征”一詞做文章,
就這樣, 經過兩次廣告宣傳策略的轉變, 珍視明逐漸把“每天三次”的滴眼液包裝成為了“開屏就滴”的滴眼液。
頻繁使用滴眼液無益有害
事實上, 珍視明“四味珍層冰硼滴眼液”說明書中明確規定了用法用量, 一次1~2滴, 一日3~5次;必要時可酌情增加。 并有特別強調提示“用藥7天癥狀無緩解, 應去醫院就診”。 然而珍視明在對外的宣傳中, 卻不斷告訴消費者要“常滴”、“開屏就滴”。
據悉, 江西珍視明藥業有限公司是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企業。 康恩貝官網曾刊發過珍視明藥業總經理徐偉在某發布會上的發言,
珍視明官方新浪微博上也有不少表述暗示消費者要經常使用珍視明滴眼液, 如“建議各位上班族們一定要隨身把珍視明滴眼液帶在身邊, 疲勞時及時使用”, “在眼睛受到屏幕刺激時馬上滴上1~2滴”。
看到這些說法不一的廣告宣傳, 究竟該如何正確使用珍視明滴眼液, 消費者仍感覺一頭霧水。
謝立科說, 滴眼液產品不應被頻繁、長期使用。 滴眼液里通常含有薄荷、冰片成分, 使用后會讓眼睛暫時感覺清涼、舒適。 因此不少人把滴眼液當作一種“潤眼劑”。 但是, 頻繁、長期使用滴眼液, 可能會加重眼睛干澀, 破壞淚液正常分泌, 導致干眼癥, 甚至誘發角膜炎等其它眼部疾病。
抗疲勞滴眼液不能隨便亂用
當人們感覺眼睛干澀、脹疼、睜不開時, 常會認為是眼睛疲勞了, 因此會馬上滴幾滴抗疲勞滴眼液。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眼科主任許家駿表示:“眼睛疲勞了就滴眼藥水, 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點。 ”老百姓常認為的“眼睛疲勞”, 還可能由其他眼疾引起。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志強介紹, 視疲勞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 如近視、遠視、散光等屈光不正、眼部痙攣、結膜炎、角膜炎、所戴眼鏡不合適等都會誘發視疲勞。
這種情況下滴抗疲勞滴眼液不但沒有效果, 反而會耽誤治療。 要判斷是否患有這些眼疾, 應找正規專科醫生咨詢, 而不是自行使用此類滴眼液。
珍視明廣告曾被指篡改內容
據了解, 珍視明在滴眼液用法用量上做文章不是第一次。 此前, 珍視明廣告詞“天天珍視明”就被媒體質疑過。
據報道汪涵代言的珍視明視頻廣告中, 所用廣告語為:“要想視力好, 天天珍視明”。 而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庫查證, 該公司有批準文號的視頻廣告中, 廣告語僅有“用珍視明”字樣, 并無“天天珍視明”字樣的有效批號。
根據《藥品廣告審查辦法》第二十條, 篡改經批準的藥品廣告內容進行虛假宣傳的, 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立即停止該藥品廣告的發布, 撤銷該品種藥品廣告批準文號, 1年內不受理該品種的廣告審批申請。
汪涵代言的廣告遭到質疑后不久, 郭敬明代言的“開屏護眼珍視明”廣告將其全線替換,
這一次, 珍視明變得更加“聰明”, 沒有直接篡改審核后的電視廣告內容, 而是選擇在官方微博、官方網站上以各種形式做宣傳。
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律師展曙光認為, 不管是在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上做宣傳, 企業都不應該隨意更改廣告內容, 誤導消費者。 企業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不會因為媒體介質的改變而更改。
他強調, 如今, 藥物濫用問題較為嚴重, 珍視明“四味珍層冰硼滴眼液”作為一款OTC的藥品, 消費者在藥店就可以輕易買到, 如此企業更應謹慎宣傳藥品使用相關信息, 任何涉嫌誤導消費者的語言文字都可能導致藥品的濫用, 存在安全隱患。
作為一家藥企,珍視明有責任告知消費者安全合理的用藥方法,而不是一味宣傳要經常用旗下的藥物產品,這樣很可能給公眾造成誤導。(徐瑤)
作為一家藥企,珍視明有責任告知消費者安全合理的用藥方法,而不是一味宣傳要經常用旗下的藥物產品,這樣很可能給公眾造成誤導。(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