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哪些糖尿病患者具有一雙高危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嚴重併發症, 它是與患者局部神經異常和下肢外周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部組織破壞, 從皮膚、肌肉到骨各層均可受累, 其中5%-10%的患者需要截肢。 由於是一種難愈性潰瘍, 所以病程長、難治癒、可以致殘, 它不但使患者喪失了勞動力, 還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

在發達國家, 約5%的糖尿病患者有足的問題, 發展中國家40-70%的下肢截肢與糖尿病有關, 全球每20秒就會有1例糖尿患者因為足病而截肢。 據統計, 我們國家目前的糖尿病患病率高達 10%-11%, 在這樣一個糖尿病患者基數下,

防治糖尿病足是醫務工作者和患者共同面對的一個非常重要問題。

儘管糖尿病足治療困難、難以癒合, 但是, 國內外的研究證明, 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使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避免發生足潰瘍從而避免截肢。 措施的關鍵是儘早識別出有糖尿病足高度危險因素的患者, 加強對患者的管理, 糾正錯誤的生活方式, 防治足潰瘍的發生。

什麼樣的糖尿病患者具有一雙高危足?上述糖尿病足的定義已表明, 糖尿病足是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和下肢周圍血管病變的基礎上合併感染的足, 因而, 出現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和下肢周圍血管病變的足就是一雙高危足。 那麼, 這兩大併發症具有哪些症狀呢?也就是說患者在出現什麼樣的症狀時需要及時就醫得到早期干預呢?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症狀有:雙足皮膚毳毛減少、汗出減少、皮膚乾燥因而容易發生皸裂,

對稱性的疼痛及感覺異常, 疼痛常成呈針刺樣、燒灼樣, 感覺異常常見有麻木、蟻行感, 怕冷, 呈對稱性“手套”和“襪套”樣感覺遲鈍, 最終對痛覺、溫度覺刺激不敏感, 由於對疼痛的感覺缺失而對外來損害如燙傷、尖銳物體損傷等缺乏保護性的規避反應, 同時, 出現損傷後由於對痛覺不敏感不能被及時發現。 下肢周圍血管病變主要表現有:皮溫降低, 患足發涼怕冷, 皮膚色澤發暗或花斑樣改變, 肢體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尤其是行走後出現下肢肌肉酸痛、必須休息後才能繼續行走,
這往往說明下肢動脈嚴重狹窄。 上述症狀均是出現神經及缺血病變的信號, 患者需要早期就診並採取正確的生活方式。

根據嚴重程度糖尿病足可分為0-5級, 0級指的是有發生潰瘍高度危險因素的足;1級為表淺潰瘍;2級潰瘍深及肌腱;3級為潰瘍深及骨;4級和5級有局部或全足壞疽, 2級以上的治療常需要多科室多專業的醫生協作治療。 內科醫生控制高血糖、高血壓、抗感染、糾正營養不良等;外科醫生及時手術, 切除壞死的、嚴重感染的軟組織和骨組織;血管外科醫生打通阻塞的血管, 讓壞死組織重新獲得生機。

2級以上的糖尿病足治療難度大、癒合時間長、常導致截肢。 所以我們就要針對0級即具備高危足的患者進行早防早治。

早防是指加強對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嚴格控制血糖, 保護有畸形的病變的足, 避免可造成局部損傷的因素;早治即是早期發現糖尿病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 早期就診得到干預治療, 比如西藥常用營養神經和擴張血管, 中醫常用活血化瘀、溫經散寒、補益肝腎等, 對足部微小損傷早期治療如甲溝炎、皸裂、足部的皮膚病等。

總之, 雖然糖尿病足病治療難度大、醫療費用高、預後差, 但是有效的早期防治措施可以降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足潰瘍從而避免截肢, 對於患者而言, 重要的是使患者知道什麼時候需要得到治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雙足從而遠離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