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後縱隔腫瘤最常見的是

當自己出現了後縱隔腫瘤的情況的時候, 一定要去醫院進行胸部的X射線檢查, 才可以發現腫瘤的情況, 以及腫瘤的具體的位置。 患這種病的時候, 機體常常表現為呼吸緩慢, 咳嗽, 胸部疼痛, 有時候還會有咳血的症狀。 及時發現及時儘早治療, 否則後期腫瘤嚴重的話, 很可能引發器質性的病變, 引起癌症的出現, 到時候再進行治療就有些晚了。

疾病定義

縱隔腫瘤是一組起源於縱隔的腫瘤, 包括胸腺瘤、胸內甲狀腺腫、支氣管囊腫、皮樣囊腫、畸胎瘤、淋巴肉瘤、惡性淋巴瘤、心包囊腫、脂肪瘤、神經原性腫瘤、食管囊腫等, 以良性者居多。 畸胎瘤多見於30歲以下, 其餘均多發生在40歲以上。 本病除淋巴肉瘤和惡性淋巴瘤多數預後良好。

臨床表現

1.起病緩慢, 氣促、乾咳、胸痛, 偶有咯血。 2.聲嘶、膈肌麻痹、上肢麻木及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 3.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無力症狀。

診斷依據

1.有乾咳、胸痛、氣促或聲嘶、膈肌麻痹及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

2.胸片或CT檢查發現縱隔內病源。

3.甲狀腺掃描見胸骨後甲狀腺腫。

4.縱隔鏡檢查可幫助診斷。

治療原則

1.手術治療為主, 惡性變可能者、轉移者, 輔以化療、放療。

2.惡性淋巴瘤可放療、化療相結合。

用藥原則

1.縱隔腫瘤屬惡性或惡變者可用阿黴素、環磷醯胺、鬼臼乙叉甙等聯合用藥方案治療。

2.重症肌無力者用吡啶斯的明。

輔助檢查

1.胸片為發現本病的初篩檢查;

2.CT、MRI、同位素甲狀腺掃描等可確定病變部位;

3.縱隔鏡檢查或剖胸探查及腫大淋巴結活檢有助確診。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征消失, 腫瘤被切除或消失。

2.好轉:症狀、體征改善, 腫瘤縮小或不完全被切除。

3.未愈:症狀、體征無改善, 腫瘤存在或增大。

專家提示

縱隔腫瘤, 發病隱匿、緩慢, 其病因不清楚。 因此, 只能通過定期胸部X線檢查才能早期發現。 手術是主要治療措施, 一旦確診此病, 應及早手術以防惡變, 手術切除的腫瘤經病理診斷為惡性的, 還應進行化療和放療, 以提高治療效果。

較少見癌

血管瘤、脂肪瘤、纖維瘤及軟骨瘤等。

1.常見症狀如下:

(1)呼吸道症狀:胸悶、胸痛一般發生於胸骨後或病側胸部。 大多數惡性腫瘤侵入骨骼或神經時, 則疼痛劇烈。 咳嗽常為氣管或肺組織受壓所致, 咯血較少見。

(2)神經系統症狀:由於腫瘤壓迫或侵蝕神經產生各種症狀:如腫瘤侵及膈神經可引起呃逆及膈肌運動麻痹;如腫瘤侵犯喉返神經,

可引起聲音嘶啞;如交感神經受累, 可產生霍納氏綜合症;肋間神經侵蝕時, 可產生胸痛或感覺異常。 如壓迫脊神經引起肢體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