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靛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Hónɡ Diàn

【別名】岩紫蘇;白花紫蘇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毛萼鞘蕊花的根或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leus esquirolii(Levl.)Dunn[Calamintha esquirolii Lev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毛萼鞘蕊花, 直立或上升草本, 高15-45cm。 基部木質化;莖四棱形, 被微柔毛。 葉對生;‘葉柄長1-2.5cm, 密被微柔毛;葉片卵圓形或近心形, 長2-5cm, 寬1-4cm, 先端鈍, 基部淺心形, 邊緣具粗圓齒, 近肉質, 兩面被微柔毛。 輪傘花序多花, 具醒, 多數排列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 長達15cm;花梗及序軸密被微柔毛;花萼卵狀鐘形, 長約2.5mm, 外面密被微柔毛, 果進增大, 長達5-6mm, 萼齒5, 近等長, 三角形, 後齒較前2齒寬;花冠紫色或紫藍色, 長約1.5cm, 外面被疏微柔毛和腺點, 上唇淺4裂, 外反, 長約4mm, 下唇長達6mm, 舟形;雄蕊4, 內藏花絲基部近合生包圍花柱基部;花柱內藏;柱頭2淺裂;花盤前方膨大。 小堅果近圓形, 黑色, 光滑。 花期9-11月, 果期10-12月。

【生境分佈】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100-1800m的石山、山谷岩旁或草地斜坡等多石地方。

資源分佈:分佈于臺灣、貴州和雲南東南部。

【化學成份】全草含毛萼鞘蕊花素(esquinolin)B、C、D, 蒲公英賽醇(taraxerol)和卡裡歐醛(cariocal)等。

莖葉含毛萼鞘蕊花素(esquinolin)A, 對映16β,17-貝殼杉二醇(ent-kauran-16β-,17-diol), 齊墩果酸(oleanolic cid)和β-穀甾醇 (β-sitosterol)等。

【性味】味辛;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祛痰止咳;接骨;止血。 主感冒發熱;肺癰;勞嗽咯血;跌打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 外用:適量, 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