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筋膜張肌 原來是這麼回事兒
日常生活中, 人們的髖關節受傷後到醫院就診, 總是會被醫生告知是闊筋膜張肌的問題, 那麼到底什麼是闊筋膜張肌呢?大多數人對此並不是很瞭解。 其實闊筋膜張肌是大腿外側的一塊兒很小的肌肉, 一旦它受傷就會讓人們出現站立行走困難的狀況。
在我們大腿最上端的外側部分, 有一塊很小但很重要的肌肉, 一旦受傷或功能出現了問題, 我們日常站立行走都將受到極大影響, 它的名字叫闊筋膜張肌
如下圖所示:闊筋膜張肌扁平而呈長方形位於臀和大腿外側, 前面是縫匠肌, 後面是臀中肌。 闊筋膜張肌藏在兩層闊筋膜之間, 起自髂前上棘, 在股骨上、、中1/3交界處移行於髂脛束, 止於脛骨上端外側面, 有向前牽引(屈)大腿和外展作用
我們在站立的時候, 闊筋膜張肌會收縮, 約束大腿外側的肌肉, 增加他們的緊張度和收縮力, 還能起到固定膝關節維持站立姿勢的作用。 由於大腿部位的肌肉體積大、活動頻繁, 所以使闊筋膜張肌張力增大, 產生摩擦的機會增多, 再加上它所處的部位表淺, 也容易受到外界的風寒濕和外傷、力量足、的影響, 進而發生病變
經常彎腰和坐位工作時, 髖關節處於屈曲位, 可以引起闊筋膜張肌縮短變性及無菌性炎症的發生。 當我們一側腰臀部、膝、小腿或踝部因病變疼痛, 不能負重行走時, 另一側腿就要擔負整個體重, 這樣長期單腿負重, 就會使健側闊筋膜張肌發生勞損性病變。 在大腿驟然後伸而膝伸直的情況下,
那麼闊筋膜張肌攣縮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呢?
一般症狀是臀部疼痛或者髖外側痛, 走路抬腿時感覺髖部明顯疼痛, 不敢單腿著地負重。 攣縮情況不嚴重時感覺髖部酸、困、脹、痛或不適, 行走無力。 一般能堅持中、小量活動, 但在開始時和結束後症狀加重, 尤其是在做轉體、伸髖及急速改變運動方向動作時尤其明顯
攣縮情況相對嚴重、、時間較長的時候, 髖前外方會擁有麻木感, 疼痛常常沿著大腿外側放射到膝蓋部位。 如果發生髂脛束攣縮變性, 則會在伸屈髖關節時與股骨粗隆相絆產生彈響, 形成“彈響髖”。 甚至大腿外側發緊, 如同弓弦拉緊一樣, 走路較難控制,
如果闊筋膜張肌攣縮的狀況不是非常嚴重, 可以用下面的方法進行自我康復:用同一側手的食指和中指按住髂骨前方的髂前上棘處, 往後下方一橫掌處用拇指按壓, 會產生明顯疼痛。 這個痛點便是主要的治療點。 除此處外, 從此點沿闊筋膜向下, 至髂脛束, 或許還能找到相應的痛點, 有的在內側的縫匠肌處也會擁有疼痛, 這些部位, 也是治療點。
治療方法是用手指提捏痛點部位, 放鬆闊筋膜張肌以及周圍軟組織, 手法從上往下進行, 力量可以由輕到重, 提捏20次左右, 然後用掌根沿著肌肉走形方向推按闊筋膜張肌, 到感覺鬆軟、溫熱為止、如此方法效果欠佳可以選擇刃針療法松解闊筋膜張肌的攣縮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1. 急性發病需適當休息, 最好不要施用手法。 2.急性期過後, 採取局部熱敷, 也可以收到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