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黃疸分為哪幾種?

因為造成黃疸的原因有好幾種, 不同原因造成的黃疸, 危害性是截然不同的, 寶寶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如果是生理性黃疸的話, 這兩難度並不大, 有很多小方法可以加以治療, 但如果出現的是病理性黃疸的話, 情況可能就會比較嚴重, 這就要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下面介紹黃疸的分類。

黃疸分為哪幾種?

(1)溶血性黃疸:由於紅細胞破壞增多而致。 血中增加的主要是未結合的膽紅素, 總膽紅素量一般不超過85.5微摩/升(5mg/dl), 急性發作時尿呈現醬油色(血紅蛋白尿)。 尿中尿膽素原增加, 無膽紅素。 周圍血液中網織細胞增多。

(2)肝細胞性黃疸:由於肝實質的疾病引起。 最常見的是傳染性肝炎。 血中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都增高, 以直接膽紅素為主。 尿中可出現膽紅素及尿膽素原。 糞便內一般仍有膽汁的黃染, 但嚴重的肝細胞性黃疸也可以出現短暫的陶土樣糞便。

常伴有肝功能檢驗異常。

(3)梗阻性黃疸:由於膽管梗阻而致。 較常見的疾病是膽結石、膽管癌或胰腺癌、血中直接膽紅素增高, 常達171~513微摩/升(10~30mg/dl)。 尿中出現膽紅素, 尿膽原素減少。 不完全梗阻性黃疸病人糞便內仍有膽汁, 完全的梗阻性黃疸病人糞便內沒有膽汁,

出現陶土樣糞便。

(4)混合型黃疸:例如梗阻性黃疸, 日久則發生肝細胞損傷, 成為阻塞性和細胞性黃疸。 又如溶血性黃疸, 因缺血、缺氧、溶血的產物和溶血因素的毒性作用, 可以引起肝細胞的損傷, 成為溶血性和肝細胞性黃疸。 實際上, 病情較重、病期較長的病例常為混合性黃疸。

(5)小兒黃疸:新生兒在出生後第1周可出現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也可發生溶血性黃疸, 一種是因為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 另一種是先天性G-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性黃疸。 小兒可由於病毒性肝炎引起黃疸, 亦可由於先天性膽管閉鎖而引起梗阻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是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血清膽紅素由出生時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臨床上出現黃疸而無其它症狀, 1~2周內消退。 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 但個別早產兒血清膽紅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發生膽紅素腦病, 對生理性黃疸應有警惕以防對病理性黃疸的誤診或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