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藥物治療的三大誤區
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很多, 從飲食上就能夠找到證據。 但是由於大量攝入高蛋白、高嘌呤飲食使得患痛風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治療痛風的最普遍方法就是藥物治療。 針對此, 專家為患者總結了藥物治療痛風可能發生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
急性發作時用大量抗生素
痛風急性發作時, 受累關節(多見於拇指、足背)常常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除此之外, 病情嚴重的患者還可出現發熱、白細胞升高。 如不做詳細的病史追問、體檢和血尿酸等檢查, 很容易誤診為局部感染或發炎, 隨即給予大劑量青黴素等抗生素治療。 這是痛風治療中最為常見的誤診誤治。
由於痛風急性發作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 一般患者即使無任何治療, 亦多可於疾病發作3~10日逐漸自然緩解。 這種自然緩解常常被醫生或病人誤認為是抗生素的療效。 事實上, 青黴素等抗生素對痛風急性發作不但無效,
誤區二:
急性發作時單用降尿酸藥治療
痛風是慢性病, 多數病人常常遵醫囑長期服用痛風利仙或別嘌呤醇等降尿酸藥物。 有些痛風病人在急性發作時盲目加大降尿酸藥物劑量, 以期終止發作, 避免疼痛, 結果卻適得其反。 痛風利仙和別嘌呤醇在藥典上屬抗痛風藥。 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腎排泄, 後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