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專家解讀鮮銀耳營養還是致命?

天氣逐漸變暖, 總有些人對隔夜的食物不放心, 比如就有人說隔夜銀耳不能吃, 因為有大量的亞硝酸鹽。 實際上, 這個說法完全是胡扯, 亞硝酸鹽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容易產生。 不過, 銀耳中毒確有其事, 但跟幹銀耳沒啥關係, 主要“嫌犯”是鮮銀耳。

也許你會說, 不是鮮銀耳更有營養嗎?那你想必是沒聽過30年前的那些慘案吧!

變質銀耳中毒事件

在上世紀80-90年代, 隨著人工種植銀耳的規模越來越大, 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陸續出現了一些集體中毒事件。 1984年, 山東東平縣和河南鄭州附近連續出現兩次銀耳中毒事件,

共有110人中毒, 死亡9人。 1988年河北省巨鹿縣19人中毒, 死亡5人。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 經過實驗室人員的確認, 這些中毒事件全部是因為變質銀耳產生毒素。

變質的主要原因有的是在種植環節就有污染, 產生“塌耳”現象, 也有的是在儲藏環節的污染導致變質。

此外, 銀耳罐頭也曾導致類似中毒事件。

無藥可解的致命毒素

銀耳之所以能夠導致人們食用後中毒, 是因為一種叫“米酵菌酸”的毒素, 這種毒素來自一種細菌, 叫“椰毒假單胞酵米麵亞種”。

“椰毒假單胞”是一種細菌, 最早是荷蘭科學家在印尼爪哇島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發現的, 那種食物叫“tempe bongkrek”, 是以大豆和椰子粉發酵製作的, 這就是“椰毒”的來源。

在中國東北, 食用酵米麵中毒事件在歷史上時有發生,

新中國成立後到1975年至少有1800多人因食用酵米麵中毒, 導致700多人死亡, 死亡率近40%, 但病因不明。 中國為此成立了“酵米麵中毒病因研究協作組”, 經過近5年的努力才找到這種致病菌並暫時命名為“酵米麵黃桿菌”。 隨後, 科學家們又發現變質銀耳中毒也是由“酵米麵黃桿菌”造成的。

經過孟昭赫教授的深入研究, 發現這種細菌其實是“椰毒假單胞”的變種, 後被正式命名為“椰毒假單胞酵米麵亞種”。 它本身並不致命, 但它能產生兩種致命毒素, 分別叫米酵菌酸和毒黃素。 中毒後會導致肝腎損傷, 引發器官衰竭和死亡。

至今仍沒有應對“米酵菌酸”的特效解藥, 只能採取一般的催吐、洗胃、清腸措施, 同時針對患者的症狀輕重予以對症治療,

比如保肝、保腎、降低顱內壓等。 由於中毒者常居於農村、山區, 衛生意識差、醫療條件有限、交通不便, 往往導致治療延誤, 死亡率很高。

沒必要購買鮮銀耳

由於變質銀耳中毒時有發生, 各地經常有死亡病例出現, 這早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為此, 一些地方和部門有專門規定:鮮銀耳不允許售賣。 在那之後, 鮮銀耳中毒越來越少, 90年代後期和2000年以後已經很少聽說銀耳的中毒事件了, 人們也已經習慣了買幹制銀耳。

但可能有朋友還是能在一些菜場、農貿市場看到有人售賣鮮銀耳, 那到底能不能吃呢?答案是否定的。 但建議大家不買不吃, 並不是因為它一定有毒, 而是因為沒有必要。

首先, 幹制銀耳保留了銀耳中的絕大多數營養, 包括多糖、維生素、礦物質等, 鮮銀耳並不會比干銀耳好多少。 其次, 銀耳幹制過程中, 即使原先有少量毒素污染, 在陽光紫外線的作用下也會降解不少。 資料顯示, 鮮銀耳中米酵菌酸的檢出率遠遠大於幹制銀耳, 且目前並沒有出現幹制銀耳中毒的。

如果你一定要買鮮銀耳, 那要注意銀耳的手感和氣味, 比如是否有發粘、發軟, 是否有黴變、腐敗的異味。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就千萬不要購買了。

此外, 自己在家泡發銀耳, 記住要勤換水, 不要泡太久。 事實上, 燉銀耳並不需要泡發, 稍微清洗一下就行了, 無非是燉的時間長一點而已。

最後再次強調, 很多微生物引起的嚴重疾病或併發症都是小概率事件,

包括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格林巴厘空彎、李斯特菌、肉毒、椰毒、三硝基丙酸(黴甘蔗)等等, 你沒見過不等於它不存在, 等它真的降臨到你頭上, 後悔都來不及。 鮮銀耳只是一個例子, 告訴你, 不必要的風險還是規避一下為好。

文/鐘凱(食品安全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