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離家出走,家長有好好找找自己的原因嗎?
就是因為不愛寫作業, 跟家長產生爭執, 孩子負氣離家出走, 這是近期見諸報端的多起孩子離家出走的事例之一。
言語不和, 動輒離家, 有人問:“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什麼這麼脆弱?”一個巴掌拍不響, 孩子負氣離家固然不對, 但畢竟是孩子, 容易意氣用事。 我們的家長呢?是不是應該反躬自問:“我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存在問題?”
往前推幾十年, 那時候一家孩子好幾個, 家長要忙工作無暇顧及這麼多孩子, 孩子們基本處於自由放養的狀態。 現在情況可大不一樣了, 一家只有一兩個孩子, 真是萬般寵愛於一身,
以前孩子打打鬧鬧, 身體皮實抗挫能力也強, 現在的孩子從小寵慣了, 到了青春叛逆期, 就會因為跟家長的一句話不對付離家出走。 家長還以自己小時候作為標杆, 從小打罵中成長, 根本意識不到某句話已經刺痛了孩子的自尊心。
由於我們缺乏現代家庭教育的基礎,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陳舊觀念一時難以去除, 導致家長對子女的態度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況:要麼嚴肅到橫眉冷對, 對孩子管得多, 理解得少, 缺乏足夠的尊重, 日常疏於溝通, 只是把孩子當成考試工具, 一味逼孩子考出高分數。
孩子雖然表面上看不出反抗, 內心卻像彈簧一樣, 壓得越緊, 抵觸的情緒越重。 要麼溺愛到什麼都依著孩子,
家長可別輕易以自己的心理去揣摩孩子, 現在的孩子可不是你想當然的那樣。 家長和孩子間最好的角色是朋友, 朋友間可以敞開心扉, 充分溝通, 化解因年齡差距產生的代溝。 家長可以試著去接觸孩子的世界, 多留意下孩子的日常生活, 比如孩子喜歡的明星、閱讀的書籍等。 只有深入瞭解孩子的心理, 才能在問題出現時能夠從容地應對。 孩子畢竟是孩子, 那些成長的關鍵幾步還是需要家長來把控方向。
祝願那些負氣離家出走的孩子能夠早日平安歸來, 但願家長的心焦和找尋只是虛驚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