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晚上睡覺出汗是怎麼回事呢
相信有朋友一定遇到過, 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出汗是怎麼回事這樣的問題。 曾經也有朋友有過這樣的情況, 出的都是虛汗, 感覺非常嚴重, 因為出汗比較多看起來跟水一樣, 順著臉頰一直往下流, 跟皮膚也不粘連。 當時認為這是因為發熱才會這樣出汗。 可她說自身一點都感覺不到熱,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汗出呢, 能把床單和被子都打濕。 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下關於晚上睡覺出汗到底是怎麼回事的相關介紹。
1、從中醫的角度出汗異常可以分為
自汗和盜汗。 自汗是指經常出汗, 稍有動作時情況更甚。 對於久病體虛者, 伴有氣短、面色蒼白, 則屬於氣虛自汗。
2、盜汗是指入睡時則汗出, 醒來時則停止汗出, 稱為盜汗。 自汗、盜汗既可單獨出現,也可作為症狀而伴見於其他疾病的過程中。 自汗盜汗以虛證多見,一般自汗多屬氣虛不固,盜汗多屬陰虛內熱,但臨床不可拘泥於此,亦有自汗屬陰虛,盜汗屬陽虛者;因肝火或濕熱等邪熱鬱蒸所致者則屬實證。
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其他原發疾病的基礎上,出現的盜汗或自汗,比如,小兒缺鈣時,容易盜汗,結核病人也容易出現盜汗,但這些一般都有原發疾病的其他症狀,如小兒缺鈣時,可以有串珠肋,出牙遲等,結核病人會有低熱,咳嗽等症狀.
3、建議
首先要排除各種可能導致盜汗的疾病(建議西醫),而後,在排除上述疾病後,可考慮中醫調理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 但如果出汗的方式, 汗液的量、色和氣味發生改變, 則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一種前兆, 應引起重視。
自汗
不是因為天氣悶熱服用發汗藥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出汗稱“自汗”。 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津液外泄所致, 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畏寒等陽氣虛損的症狀。 多見於患有佝僂病的孩子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
盜汗
入睡則汗出, 醒後則汗止。 盜汗多因陰虛而致, 陰虛則陽亢, 陰不禦陽, 津隨液為汗, 故常伴有五心煩熱、失眠、口咽乾燥等症狀。 常見於肺結核浸潤期患者者。
戰汗
即全身戰慄後汗出, 是熱性病過程中正邪抗爭的一種表現。 如戰汗後熱退, 脈靜身涼, 表示邪去正安, 元氣恢復, 是一種好現象。 若汗出後四肢厥冷、煩躁不安, 表示正不勝邪,
絕汗
指病情危重, 正氣衰弱、陽氣欲脫時, 汗淋漓不止, 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脈象微弱, 時有時無等危症, 是陽氣將絕之象, 多見於心衰、虛脫的病人。
頭汗
出汗僅限頭部。 多因上焦邪熱, 或中焦濕熱鬱蒸所致, 多見於陽明熱症和濕熱症。 若見於大病之後, 或老年人氣喘而頭額汗出, 則多為虛症。 如重病末期突然額汗大出, 是屬虛陰上越, 陰虛不能附陽, 陰津隨氣而脫的危象。 但小孩睡覺時也常常頭部出汗, 若無其他症狀, 則不屬病象。
偏汗
俗稱“半身汗”。 它見於左側或右側, 上半身或下半身。 皆為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滯經脈, 或營衛不周, 或氣血不和所致。 多見於風濕或偏癱患者。
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 汗前並不發熱, 口不渴, 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脈遲沉、舌淡等寒症表現。 多因平素陽虛、衛氣不足所致, 也可因受驚嚇引起。
此外, 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過於緊張;胸口出汗是思慮過度;經常稍一動就出汗者, 不是過於肥胖就是體質過於虛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帶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帶有一種特殊的肝腥味。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總結的晚上睡覺出汗是怎麼回事的一些相關內容了, 希望能給有這方面狀況的朋友一些幫助。 如果有朋友容易出汗, 大家一定要記得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一些蔥薑蒜一類的溫熱性食物, 可以適當地多吃一些如百合和雪梨這種滋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