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心率失常
當發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時候, 都是一些疾病慢慢造成的, 比如說因為心肌梗死, 這種心肌梗死是突然間會發病, 病情持續的時間也不少, 不是單純的疾病, 這種疾病在發生後患者需要及早的去診斷, 並且要對心房進行調節。
室性心律失常(VA)輕則早搏, 重則猝死, 治療不盡人意。 早在CAST試驗已表明, 僅對症治療, 抑制早搏, 室性早搏雖見減少, 但死亡率反見增加, 由此改變了人們對VA治療的觀點, 治療不單純為了消除VA, 而應求其總體生存率的提高, 從此心律失常治療走上了正確的軌道。
室性心律失常可從心電圖圖形、發作時間、有無器質性心臟病、預後等方面進行分類, 但均不能涵蓋室性心律失常的所有特點。 但近年來已明確合併器質性心臟病者, 特別是合併缺血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預後意義, 應作為臨床治療的依據。
(一)、室性期前收縮
其預後意義應不同情況有很大差異, 應進行危險分層而施治。
經詳細檢查和隨訪明確不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室性期前收縮, 即使在24h動態心電圖監測中屬於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或少數多形、成對、成串室性期前收縮, 預後一般良好。 從危險-效益比的角度不支持常規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伴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縮, 特別是複雜室性期前收縮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預後較差, 應該根據病史、室性期前收縮的複雜程度、左室射血分數, 並參考信號平均心電圖和心律變異性分析進行危險分層。 越是高危的患者越要加強治療。 首先應治療原發疾病, 控制促發因素。 在此基礎上用β受體阻滯劑作為起始治療, 一般考慮具有心臟選擇性但無內源性擬交感作用的品種,
薈萃分析顯示胺碘酮可使總死亡率明顯下降,
在下列情況下的室早應給予急性治療:急性心梗、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嚴重心衰、心肺復蘇後存在的室早、正處於持續室速頻繁發作時期的室早、各種原因造成的QT間期延長產生的室早、其它緊急情況(如嚴重呼衰伴低氧血症、嚴重酸堿失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