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肺先要防“三霾”(詳細報導)
肺是人體最脆弱的器官, 卻在接受著最嚴峻的考驗。 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發佈的《全球疾病負擔》評估報告顯示, 肺癌等呼吸系統疾病是威脅發展中國家的首要疾病之一。 如今, 這一趨勢並未緩解, 保肺護肺工作容不得絲毫懈怠。
世界第一肺癌大國
肺很勤勞, 每天要過濾成人2萬多次呼吸的氣體, 充當人體與外界交流的最大關口。 但肺的自我防禦能力有限, 一旦吸入的細菌、病毒、真菌等損害了肺功能, 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相比較其他國家, 我國的肺病形勢讓人揪心。 最近, 某跨國藥企公佈資料顯示,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 及農村城鎮化、城市現代化、環境污染等因素影響, 我國肺癌發病率正在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長, 高居惡性腫瘤首位。 2015年中國癌症中心發佈的統計數字顯示, 我國肺癌新發病例73.3萬、死亡病例61萬, 分別占癌症總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的17.1%和21.1%。 這一曾被認為是老人癌症的疾病, 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也在逐年縮小。 世界第一肺癌大國已成現實。
“三霾”種下健康隱患
新年伊始就襲擊全國大片區域的中重度霧霾,
霧霾中最具危害性的無疑是PM2.5(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可吸入細顆粒物)。 它能直接進入並黏附在人體上下呼吸道和肺泡組織中, 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 近年來, 在大部分北方城市的冬季, PM2.5超標狀況頻發。 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共同完成的一項關於北京過去5年(2010~2015)霧霾污染資料的調查表明, 北京每年優良天氣僅有約83天, 占比23%。 抵抗力較弱的人, 在重污染環境中呆一兩天, 可能就會引發或加重上呼吸道感染、哮喘、過敏等疾病。
煙霾主要包括煙草煙霧、廚房油煙、室內燒烤煙霧等。 其中, 影響最大的是煙草煙霧。 資料表明, 每10名死于肺癌的患者中, 7個是資深煙民;長期大量吸煙, 患肺癌幾率是不吸煙者的10~20倍;每天吸煙20支以上, 連續吸煙超過20年, 吸煙指數超過400, 就是肺癌高發人群。 除一手煙外, 研究發現, 二手煙中的顆粒物直徑小於2.5微米, 僅為0.35~0.45微米, 更容易進入肺泡和血液, 從而威脅健康, 據統計, 全球每年有60萬人因暴露二手煙而死亡;吸煙後, 留在空氣、皮膚、毛髮、衣物、沙發、地毯等中的三手煙, 也會成為傷肺元兇。 對國人來說, 因中國式烹調產生的廚房油煙而造成的肺損傷, 遠比西方國家嚴重。 煎炒烹炸或室內燒烤等中餐常用烹飪方式,
心霾指的是偏執性格或壞情緒。 情緒與抵抗力免疫力密切相關, 積極樂觀的人, 身體各系統運轉正常, 能有效抵抗“外敵入侵”;反之, 就會嚴重影響免疫功能。 長期愛生悶氣的人也被稱為擁有“癌性格”。
防“三霾”需要綜合治理
“三霾”是社會問題, 防“三霾”需綜合治理, 政府、社會、個人共同努力。
政府首先要亟待解決的是大氣污染防治和控煙立法。 近幾年, 國家連續頒佈法律為治理空氣污染做出了中長期規劃, 並提出了指導意見和具體要求, 希望各級環保部門加大對工業廢氣排放、城市汽車尾氣和建築工地揚塵的監管;2016年,
全社會要重視並做好控煙與肺病防治科普宣傳, 營造控煙、減排的社會氛圍, 相關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要加快PM2.5與相關疾病流行趨勢和發病機制研究步伐, 開展霧霾頻發地區相關資料科學調研, 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個人要從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做起。 吸煙者儘早戒煙, 不要在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