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雪裡開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綱目拾遺》所載雪裡開, 稱性大寒, 深谷中有之, 能解砒毒, 冬時開花;治喉瘡熱毒, 取根搗汁服。 所述極似本品。

【拼音名】Xuě Lǐ Kāi

【英文名】Henry Clematis Root

【別名】雪裡花、地雷、拐子藥、蛇松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單葉鐵線蓮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matis henryi Oliv

採收和儲藏:秋、冬採挖根部, 除去莖葉、鬚根及雜質, 曬乾或晾乾;葉, 夏、秋季采。

【原形態】單葉鐵線蓮, 木質藤本。 主根下部膨大成瘤狀, 粗1.5-2cm, 表面淡褐色, 內部白色。 單葉對生;葉柄長2-6cm, 幼時被毛, 後脫落;葉片卵狀披針形, 長10-15cm, 寬3-7.5cm, 先端漸尖, 基部淺心形, 邊緣具刺頭狀的淺齒,

兩面無毛或下麵葉脈上幼時被絨毛, 基出弧形中脈3-7條, 兩面網脈明顯。 聚傘花序腋生, 常只有1朵花, 稀有2-5朵花;花序梗細瘦, 與葉柄近等長或稍長, 無毛, 下部有2-4對線形苞片, 交互對生;花兩性, 鐘狀, 直徑2-2.5cm;萼片4, 較厚, 卵圓形或長方卵圓形, 長1.5-2.2cm, 寬7-12mm, 白色或淡黃色, 先端鈍尖, 外面疏生緊貼的絨毛, 邊緣具白色絨毛, 內面無毛;花瓣無;雄蕊多數, 長1-1.2cm, 花絲線形, 具1脈, 兩側有長柔毛, 花藥長橢圓形, 無毛;心皮多數, 被短柔毛, 花柱被絹毛。 瘦果狹卵形, 長3mm, 被短柔毛, 宿存花柱羽毛狀態, 長達4.5cm。 花期11-12月, 果期翌年3-4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2400m的溪邊、山谷、陰濕坡地、林下或灌木叢中, 纏繞於樹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性狀】性狀鑒別 塊根紡錘形, 長6-12cm, 直徑0.6-2cm, 多彎曲不直。 表面黃褐色, 有縱皺紋。 質硬, 不易折斷, 斷面白色, 粉性, 具稀疏的放射狀紋理。 氣微, 味微甘。

【藥理作用】

1.鎮痛作用 小鼠熱板法、扭體法、壓尾法等均證明雪裡開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具有明顯鎮痛作用。 對機械刺激引起的疼痛反應鎮痛效果較好, 維持時間較長。 雪裡開醇提取物300mg/kg的效果與延胡索乙素50mg/kg大致相當, 而鎮痛持續時間則明顯較後者為長。

2.鎮靜作用 小鼠吊籠法實驗結果證明, 雪裡開醇提物300mg/kg腹腔注射, 活動次數明顯少於生理鹽水對照組。

【性味】辛;苦;性涼

【歸經】心;肺;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鎮咳;行氣活血;止痛。 主小兒高熱驚風;咳嗽;咽喉腫痛;頭痛;胃痛;腹痛;跌打損傷;腮腺炎;癤毒疔瘡;蛇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研末, 每次1-3g。 外用:適量, 磨汁塗;或以鮮品搗敷。

【附方】①治高熱急驚風: 雪裡開根三至四錢, 用煮沸的米泔水磨汁, 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②治咽喉痛: 雪裡開根三錢, 用煮沸的米浴水磨汁, 含漱。 ③治頭痛時作: 雪裡開根、葉數錢, 和豬腦, 水煎沖酒服。 ④治熱毒疔瘡: 雪裡開嫩葉搗爛敷。 (①方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藥植志》)⑤治急、慢性氣管炎: 雪裡開根三錢, 白英全草三錢, 馬蹄金全草三錢。 水煎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⑥治胃病, 腹痛, 發痧, 嘔吐: 地震一錢, 磨酒內服。 ⑦治跌打損傷: 地雷一錢, 磨酒內服, 並外塗傷處。 ⑧治暈車嘔吐: 地雷三至五分, 口中嚼服, 能醒神止嘔。 (⑥方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臨床應用】止痛。 用單葉鐵線蓮幹塊根加工製成注射液,

每毫升含生藥 1g。 肌肉注射, 成人每次2ml;2歲以上兒童 1ml, 2歲以下0.5ml。 必要時可重複使用。 臨床觀察100例, 顯效(疼痛消失)32例, 有效(疼痛明顯減輕)33例, 減輕(疼痛有所緩解)19例, 無效16例。 對腹痛、傷口痛、關節痛、全身肌肉痛、頭痛等均有效果。 多數在注射後15分鐘以內見效, 病人很快安靜入睡, 可能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 未發現不良反應。 此外, 亦有用塊根研粉制丸, 成人每日頓服3g, 治療胃痙攣256例, 多數獲得迅速止痛效果。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