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時節如何飲食調養
雨水節氣, 是春季的第二個節氣, 它往往在春節之後的正月。 它表示冬天最寒冷的時節已經過去, 天不會再下雪。 自此之後, 天上漂下來的,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 又不燥熱, 是養生的好時機, 當然調養脾胃應首當其衝。 中醫認為, 脾胃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 明代醫家張景嶽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 胃氣為養生之主。 胃強則強, 胃弱則弱, 有胃則生, 無胃則死, 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 可見, 脾胃功能健全, 則人體營養得到充分的利用、身體健康, 反之營養缺乏, 體質也由此而下降。
那麼, 雨水節氣要如何調養脾胃?調養脾胃的具體方法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飲食調節、藥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1、飲食調節:春季氣候轉暖, 然而又風多物燥,
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 省酸增甘, 以養脾氣”。 五行中肝屬木, 味為酸, 脾屬土, 味為甘, 木勝土。 所以, 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 多吃甜味, 以養脾臟之氣。 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 ……一曰地黃粥, 以補腎。 ”(鮮地黃150克, 搗汁備用, 粳米50克洗淨, 冰糖適量, 同入鍋中加適量水, 煮成粥後, 將鮮地黃汁倒入粥內,
2、藥物調養: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 用升發陽氣之法, 調補脾胃。 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名子、白菊花、首烏粉及補中益氣湯等。
3、精神調攝:“凡憤怒、悲思、恐懼, 皆傷元氣”, 因此在精神調攝方面要靜心寡欲、不妄作勞, 以養元氣。
4、起居勞逸調攝:起居有常, 勞逸結合。 即順應自然, 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 使生命過程的節奏, 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 使其達到健運脾胃, 調養後天, 延年益壽的目的。
5、忌食食物:正月應少食狗肉、羊肉、雀肉等溫熱之品;忌食花椒、茴香等辛熱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