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

男人職場野心要適度

在生活中, 如果你形容一個人有雄心, 那就表示他很有抱負, 他會很高興。 如果你形容一個人有“野心”, 那就表示這個人佔有欲很強, 好像要搶走別人的東西似的, 他會很不高興。 自古以來, “野心”在多數情況下是個貶義詞。 不過, 現在有心理專家研究表明, “野心”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野心”到底靠什麼建立, 為什麼在對待事業上, 有些人充滿“野心”和活力, 而有些人則沒有!

“野心”是如何形成的

“野心”是人類行為的推動力, 人類通過擁有“野心”, 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資源。 當然, 也必須承認, “野心”從某種程度上來講,

是一個“零和遊戲”:你多占了資源, 別人所擁有的就少了。 根據這種說法, 大家應該都有“野心”才是。 但事實上, 人與人在“野心”方面有很大差別。

這些差別引起了人類學家、心理學家和其他學者的關注, 他們力圖從家庭出身、社會影響、遺傳及個體差異上尋求答案。

從家庭出身來講, 出生在窮人家的孩子, 要為生存而憂慮, 可能與生俱來就有“野心”, 但也不排除悲觀失望, 不思進取者。 在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 可以獲得的東西雖然很多, 但也有懶惰、揮霍無度的人。 總之, 研究表明, 上流社會之所以有相當大比例的人有“野心”, 有錢不是主要原因, 家庭影響和父母對孩子成功理念的灌輸起重要作用。

社會大環境也對人的“野心”有很大影響。

這和家庭有些類似, 就是當一個人與社會環境相接觸時, 如果他總是遇到有“野心”的人, 那他也會身不由己產生一些想做事業的想法, 如果他身邊都是一些沒有理想, 沒有“野心”, 得過且過之輩, 即使他有“野心”, 也會被人譏笑為瘋子, 久而久之則打消念頭。

在遺傳方面, 斯曼特說:“‘野心’可能是會遺傳的。 ”這意味著, 如果你的家族很有“野心”, 你可能天生就具備這份素質。

人的性格也會影響“野心”。 有些人總對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不滿, 他們總有一種憂患意識, 正是這種意識讓他們產生焦慮感。 焦慮、孩童時有被剝奪感的人, 容易在生活中尋求過度補償而顯得“野心”勃勃。

“野心”要適度

在對待“野心”這個問題上, 如何做到既促成事業進步,

又不傷害別人的利益和自身健康?那就是保持適度。

為了做好事業, 我們一定要懷有“野心”, 對於未來要抱有良好的願景, 只要可能, 都不妨嘗試, 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

但如果這種“野心”是以挖別人牆角為前提, 或者通過損人才能利己, 那就要把這種“野心”放在道德和法律的規定範圍內, 懂得控制自己。

另外, 要對“野心”進行引導, 在“零和”環境中, 你多一點, 別人就少一點, 所以“野心”始終不受歡迎。 而現在飛速發展的社會, 創造了雙贏的模式, 你的“野心”對於開疆拓土、探索未來領域, 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那裡, 有“野心”的人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