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正常人排尿次數

我們生天都會因喝水而排尿, 也是一種很自然的生理現象, 正常人排尿次數各不相同, 但每天應在一千到兩千毫升之間。 喝同樣多的水, 有的人排尿次數多, 有的人卻是排尿次數比較少, 這與每個人腎功能有很大的關係。 不過, 正常來說, 喝水多排尿就多一些, 反之排尿也會少一些。

排尿

正常人每晝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間, 一般為1500ml左右。 在異常情況下, 每晝夜的尿量可顯著增多或減少, 甚至無尿。 每晝夜尿量長期保持在2500ml以上情況, 稱為多尿。 每晝夜在100~500ml範圍, 則稱為少尿。 如果每天尿量不到100ml, 可稱為無尿。 尿量太多, 則體內喪失過甚, 結果會導致脫水。 尿量太少, 代謝尾產物將聚積在體內, 給機體帶來不良影響;而無尿的後果, 則更為嚴重。

尿的比重隨尿量而變動, 一般介於1.015~1.025之間, 最大變動範圍為1.001~1.035。

腎單位的所有部分均參與尿的生成。 通過腎小球濾過, 血漿中液形成分及可透過腎小球毛細血管的物質濾出到腎小球囊腔內,

在腎小球囊腔內的濾出物稱為原尿。 原尿再經過腎小管及集合管時, 由於腎小管能將原尿中某些物質吸收入血(重吸收)或將血中某些物質排泌到腎小管中去(排泄或分泌), 故當腎小管液離開集合管, 其成份已有很大改變, 這種離開集合管而進入腎盂的液體, 稱為終尿。

顏色

正常的尿一般呈現淡黃色或無色, 但當人體泌尿器官或其他系統出現問題時, 人的尿可以出現不同顏色。

對於病理尿來說, 紅色尿很常見, 引起的原因也很多。 血尿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泌尿道任何部位有損傷出血均可引起血尿, 如急性腎炎、泌尿道結石、結核、腫瘤、泌尿系統的先天畸形或運動性血尿等。 此外, 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某些傳染病也常可出現血尿。 當肌肉受到嚴重的擠壓傷時, 肌紅蛋白進入血液, 通過腎臟排出, 尿液也可呈暗紅色。

黃褐色像濃茶樣的尿多數見於黃疸患者, 例如急性黃疸型肝炎或膽道梗阻。

棕褐色似醬油樣的尿常是血管內溶血引起的血紅蛋白尿, 例如蠶豆病、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輸血反應等。

白色尿的常見原因是絲蟲病時引起的乳糜尿、嚴重泌尿道化膿感染引起的膿性尿。

一般情況下, 尿顏色改變的同時, 還會有相關的症狀。 雖然尿的顏色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疾病,

但是也不能看到顏色改變就驚惶失措, 因為尿液顏色與飲食、服藥也有關係。 最常見的是大量進食胡蘿蔔時尿呈黃亮色;服中藥大黃, 可使尿色深黃如濃茶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