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大山黧豆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于《東北植物檢索表》。

【拼音名】Dà Shān Lí Dòu

【英文名】all grass of David vetchling

【別名】茳芒山黧豆、大豌豆。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茳芒香豌豆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thyrus davidii Hance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後採收, 曬乾。

【原形態】茳芒香豌豆 多年生草本, 高80-100cm。 莖近直立或斜升, 圓柱狀。 葉直生;托葉大, 半箭頭形, 全緣或下緣稍有鋸齒;偶數羽狀複葉, 小葉6-8片, 上部葉軸頂端常具分歧的卷鬚, 下部葉軸多為單一的卷鬚或成長刺狀;小葉片卵形或橢圓形, 有時為菱狀卵形或長卵形, 長4-10cm, 寬1.5-6cm, 先端鈍或圓形, 具短刺尖, 基部圓形或寬楔形, 兩面無毛, 下麵帶蒼白色;葉脈網狀。

總狀花序腋生, 通常有花10餘朵;萼鐘形, 萼齒三角形至錐形, 花黃色, 長1.6-2cm, 雄蕊10, 二體, 子房無毛。 莢果條形, 兩面膨脹, 長6-10cm, 寬約5mm, 無毛。 種子多數, 近球形, 徑約3mm。 花期6-7月, 果期8-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林下或林緣、草坡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山東、河南等地。

【性味】辛;溫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主痛經;有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種子:有鎮痛的功能。 用於子宮內膜炎及月經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