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夏至吃什麼

夏至很早就來了, 在夏天這個季節, 該吃些什麼好了?

在農曆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進入伏天。 此時天氣炎熱, 人們食欲不振, 開始消瘦, 即“枯夏”。 民間開始偷閒消夏, 注意飲食補養, 官府也停止辦公事。 江蘇夏令飲食有三鮮:地上三鮮為莧菜、蠶豆和杏仁, 樹上三鮮為櫻桃、梅子和香椿, 水中三鮮為海絲、鮒魚和鹹鴨蛋。 浙江杭州喜吃烏飯, 據傳說是紀念戰國龐涓。 浙江建德民謠說:“立夏日, 吃補食。 ”說明夏至補食從立夏就開始了。 一般都吃紅棗燒雞蛋和黃芪燉雞, 以滋補身體, 為投入緊張的秋季農業勞動做準備。

廣東有喜吃狗肉之習, 俗語說:“夏至狗, 沒啶走(無處藏身)。 ”夏至殺狗補身, 使當天的狗無處藏身, 但不能在家宰殺, 要在野外加工。 北京流行有“頭伏餃子, 二伏面, 三伏烙餅攤雞蛋”;“冬至餃子, 夏至面”。  

防暑主要注重兩個方面:

冰鑒

首先是多吃冷食、涼食、瓜果。 古代的鬥茶、涼湯都是極好的防暑品。 蘇州立夏節喝“七家茶”, 小孩要吃“貓狗飯”。 同時多飲食涼粉、酸梅湯, 服用冰塊。 早在周代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設備, (近代在曾侯乙墓出土冰鑒, 其以冰櫃的形式一直沿用到近代)冬季貯冰, 夏季食用。 商業繁華的宋代就有人當街列凳售冰飲, 明清時有刨冰。 清廷在立夏這一天, 賞賜文武大臣冰塊。 此時又是瓜季, 人們坐在瓜棚下乘涼, 品賞西瓜。

西瓜、苦瓜都是清熱消暑食品, 是夏至季節的重要佳品。 另外, 夏季蚊蟲繁殖, 雨水多, 易感染痢疾等腸道疾病, 因此在夏令飲食中有吃大蔥、大蒜習俗。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大蒜有“通五臟, 達諸竅, 去寒濕, 避邪惡, 消腫痛, 化瘕積肉食”之效。 此外, 涼亭賞夏也是人們盛夏中進行的一項防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