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4類藥會讓人發燒!如何區分“藥物熱”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位6歲的女孩感冒後, 家長1個月裡不斷帶她去輸抗生素, 她卻一直發燒、出皮疹。 後來醫生發現, 她的發燒等症狀是藥物引起的, 停藥後不久, 燒就退了。

這位患者最初只是感冒, 通常5~7天就能康復, 濫用抗生素後, 反而因過敏引起了“藥物熱”。 為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首先要嚴格掌握用藥指征, 避免濫用。 例如此案例中, 患者可能不需要用抗生素卻濫用, 就出現了問題。 多種藥物都能引起藥物熱, 大家有必要瞭解這些藥物和引起發熱的特點。

抗生素引起的藥物熱最為常見, 在門診中尤其明顯。

相關的文獻報導中, 幾乎所有類型的抗生素都有較高的藥物熱發生率, 如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克林黴素、喹諾酮類、磺胺類等, 其中又以青黴素、阿莫西林等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較為常見。

此外, 常用的抗過敏藥(如撲爾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抗結核藥(如利福平、異煙肼等)、酶類及生物製劑(如人血白蛋白)也都可能引起藥物熱。

藥物熱和普通發熱的特點有所不同。 首先, 是“延遲發熱”, 例如抗生素, 如果是首次用藥, 發熱可經10天左右的致敏期後發生。

其次, 藥物熱患者體溫上升後會逐漸下降。 如果繼續用藥, 體溫會再次上升, 且找不到其他病因, 多表現為持續高熱, 常達39℃,

甚至40℃以上。

再次, 藥物熱患者一般精神狀態較好。 藥物熱患者體溫雖然高, 但其他症狀並不顯著, 精神狀態、食欲等一般良好, 用退燒藥效果多不明顯。

最後, 藥物熱除發熱表現外, 還可能伴有皮疹、黃疸、胃腸道症狀等其他過敏症狀。 停藥後, 發熱會在1~2日內消退。

一旦懷疑出現藥物熱, 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停用可疑藥物, 不能以感冒發燒自行處理。 最好每天測3次體溫, 同時注意有無其他過敏症狀, 如典型的皮疹、哮喘等。 確定引起發熱的藥物後, 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 如果藥物熱伴有其他明顯症狀, 應遵醫囑治療。 若高燒持續不退且同時出現嚴重疼痛等情況, 建議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