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玉簪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品匯精要》:玉簪花, 苗高尺余, 葉生莖端, 淡綠色, 六、七月抽莖分歧, 生數蕊, 長二、三寸, 清香瑩白, 形如冠簪, 故名玉簪花也。 至秋作莢四瓣如馬藺子, 其實若榆錢而狹長也。

【拼音名】Yù Zān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Fragrant Plantainlily

【別名】內消花、白鶴花、白鶴仙、白萼、玉泡花、銀淨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玉簪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on.[Hemerocallis plantaginea Lam.;Funkia subcordata Spreng.]

採收和儲藏:在7-8月份花似開非開時採摘, 曬乾。

【原形態】玉簪花, 多年生草本。 具粗根莖。 葉根生;葉柄長20-40cm;葉片卵形至心狀卵形, 長15-25cm, 寬9-15.5cm。 花葶于夏秋兩委從葉叢中抽出, 具1枚膜質的苞片狀葉, 後者長4-6cm, 寬1.5-2cm;總狀花序, 花梗長1.2-2cm,

基部具苞片, 苞片長2-3cm, 寬1-1.2cm;花白色, 芳香, 花被筒下部細小, 長5-6cm, 直徑2.5-3.5cm, 花被裂片6, 長橢圓形, 長3.5-4cm, 寬約1.2cm;雄蕊下部與花被筒貼生, 與花被等長, 或稍伸出花被外;子房長約1.2cm;花柱常伸出花被外。 蒴果圓柱形, 長6cm, 直徑1cm。 花期7-8月。 果期8-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陰濕地區。

資源分佈: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陰濕, 耐寒, 耐旱, 怕陽光直曬, 如受強光葉片即變黃, 嚴重時整株葉片乾枯。 對土壤要求不甚嚴, 以肥沃濕潤的砂壤土為宜, 可連作10年以上不影響生長。 栽培技術 用種子和分株繁殖。 種子繁殖:條播, 按行距約10cm開溝, 溝深約1cm, 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 覆土後稍加鎮壓, 澆水, 保持土壤濕度, 氣溫20-25度時, 25d左右可出苗。 幼苗長出2-3片葉時, 按行株距45cm×30cm移栽。

分株繁殖:春秋均可進行, 以秋季分根為宜, 將2-3年以上生的老株挖出, 把根蔸分開, 以2-3個芽為一叢, 進行移栽。 田間管理 用種子繁殖的幼苗生長較慢, 需經常注意鬆土鋤草。 玉簪喜肥, 應多施一些磷、鉀肥或餅肥, 以利植株生長。 每年3月底在植株周圍施腐熟的肥料, 然後澆水促進萌發。 生長季節, 可施2-3次追肥, 這樣葉色深綠, 花大潔白。 幼苗期或移栽後如無遮蔭, 需搭棚。

【藥理作用】1.搞腫瘤作用 玉簪根的水提取物經整體動物試驗表明, 對艾氏腹水癌細胞具有高度搞腫瘤活性, 搞腫瘤活性成分為高分子化合物。 玉簪醇浸膏0.25g/kg口服或腹腔注射, 連續6d, 對小鼠白血病L615有抑制作脾, 抑制率28.5%。 2.毒性 玉簪全株有毒, 可損傷牙齒而致牙齒脫落。

【性味】苦;甘;涼;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水;通經。 主咽喉腫痛;瘡癰腫痛;小便不利;經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6g。 外用:適量, 搗敷。

【各家論述】

1.《綱目拾遺》:治小便不通。

2.《分類草藥性》:治遺精, 吐血, 氣腫, 白帶, 咽喉紅腫。

3.《嶺南采藥錄》:潤肺, 止咳血, 又和水搗爛, 飲之能解斑蝥毒。

4.《河北藥材》:絕胎妊, 散腫毒。

5.《重慶草藥》:調氣, 活血, 補虛。 治紅崩, 白帶。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