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膝蓋韌帶在哪裡

人的膝蓋都是有韌帶和神經的, 這對我們來說非常的重要, 當膝蓋的韌帶受到傷害的時候, 會導致膝蓋的彈力下降, 甚至沒有辦法正常的活動, 還會因為摩擦引起疼痛感, 所以膝蓋的韌帶在膝蓋的根部和跟腱的部位, 這對我們來說非常的重要。

治療原則/膝關節韌帶損傷

國外大量文獻報告認為關節囊內韌帶(ACL和PCL)損傷後不能自發性修復, 臨床上多採用外科手術修復。 關節囊外韌帶(MCL和LCL)損傷後有較強的自愈能力, 特別是對MCL斷裂不需要外科手術修復。

內、外側副韌帶損傷治療:

①內側副韌帶損傷:在急性期可用彈力繃帶包紮, 疼痛嚴重者可用氟美松磷酸鈉局部封閉以減輕疼痛和水腫。 慢性期可進行熱敷、股四頭肌鍛煉等療法。 按摩手法治療也有效果, 可讓患者仰臥床上, 屈髖屈膝。 醫生扶膝握踝, 一面以扶膝之手指揉按內側副韌帶處, 握踝之手搖轉小腿, 再伸直下肢, 然後雙手合抱膝部揉撚。 開始練步時, 鞋跟內側應墊高1 cm以防內翻。 若為部分撕裂, 可屈膝30°固定, 並積極鍛煉股四頭肌, 若為完全斷裂, 可以手術修補, 用半腱肌或股薄肌腱固定於股骨內髁。

②外側副韌帶損傷:比內側副韌帶損傷一般要輕,

宜休息, 在保護局部相對穩定前題下進行肌力鍛煉。 急性期症狀消失後可用手法治療, 患者側臥床上, 傷肢在上, 助手固定大腿, 醫者一手扶膝按揉傷處, 一手握踝搖轉小腿, 交替作拔伸、屈髖、屈膝, 按揉傷處。 即使外側副韌帶完全斷裂, 因髂脛束和股二頭肌能部分代替外側副韌帶的作用, 因而也不會造成嚴重的障礙。 是否手術修補可酌情取捨。 對陳舊病變關節不穩的患者, 可利用闊筋膜和股二頭肌腱移植, 重建韌帶。

前、後交叉韌帶損傷治療膝交叉韌帶損傷以不全撕裂為常見, 可先抽盡積血, 然後用長腿石膏管型屈膝30°固定6周。 在上石膏管型時, 在石膏管型即將硬化成型之前, 對前韌帶損傷的病人, 應將脛骨向後推, 對後交叉韌帶損傷的病人, 應將脛骨向前拉。 鼓勵病人儘早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 若為完全撕裂的病人, 則宜手術修補, 重建韌帶。 對前交叉韌帶損傷, 凡不滿2周的前交叉韌帶斷裂應爭取手術縫合, 目前主張在關節鏡下做韌帶縫合術。 對後交叉韌帶損傷,

目前的意見偏向於在關節鏡下早期修復。 術後用長腿石膏托固定膝部於20°位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