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遠視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 近視是一種最最常見的眼部疾病了, 而且現代社會, 十有八九都是有一些近視的, 這不僅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 也與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有關。 既然有近視, 醫學上也會有遠視這樣的疾病, 也就是說能夠很清楚的看到遠處的東西, 卻看不到近處的東西。 那麼, 生理性遠視是什麼病?
概述
生理性遠視是相對於病理性遠視的概念。 學齡前兒童的眼睛, 由於生長發育的原因, 眼軸並未達到成人水準, 眼睛的前後軸較短。 這種情況引起的遠視稱作生理性遠視, 隨著青少年兒童生長發育, 眼球成熟, 會逐漸消逝。
形成原因
新生兒的雙眼前後極較短, 大都處於遠視狀態, 隨著生長髮育才逐漸趨於正常。 這中間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眼球的前後直徑隨生長發育而相應延長, 出現視力伴隨年齡逐漸趨於正常, 稱為正視化。
而眼球前後直徑是影響視力的主要原因,
影響因素
生理性遠視是眼球發育的一個伴隨症狀, 與年齡和生長發育有密切的關係。
在生長發育中有一定的生理遠視, 是眼發育的正常過程, 它的正常值為:3-4歲遠視200度以內, 4-5歲遠視150度以內, 6-8歲遠視100以內,
一般情況下, 4歲及以下的孩子有300度左右的遠視, 五六歲的孩子有200度左右的遠視, 8歲孩子散瞳驗光結果有150度左右的遠視, 12歲的孩子有100度左右的遠視, 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假如嬰幼兒時期不是遠視, 而是正視眼, 即沒有屈光度的眼睛, 那說明孩子的眼軸發育的過快了, 照此速度發展下去, 很有可能在十三四歲左右達到或超過了24毫米, 於是這些孩子就會出現近視.甚至在4歲時雖為遠視, 但遠視的度數≤150度, 6歲遠視≤100度, 將來都有可能發展為近視眼.這也就是遠視與近視形成和轉換的基本道理。
其實, 每個人在出生時都是個短眼球, 眼球的前後徑只有16毫米, 遠遠小於成年人的24毫米.光線經成年人的24毫米的眼球屈光系統會聚後, 正好成像在視網膜之上, 因此, 光線經孩子的16毫米的眼球屈光系統會聚後, 自然會成像在視網膜之後, 所以, 兒童是生理性遠視.但是, 隨著年齡的增長, 眼球的前後徑在不斷增長, 即眼軸逐漸加長向24毫米的標準值靠近,
因為每個孩子的發育狀況不同, 所以判定孩子的遠視是正常生理現象還是病理現象, 還應該從戴上遠視鏡後的清楚度來判定, 假如孩子戴上相應度數的遠視鏡後還是看不清東西, 說明孩子的遠視不是生理性的, 很可能是弱視, 需要立即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