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

人到晚年, 要想長壽, 就要避開一些“攔路虎”, 帕金森就是其一。 得了這種病后, 如果沒有及時調理, 生命將會受到威脅, 早發現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多數老年人的首發表現常常是手抖, 因此一旦老人出現手抖, 便會擔憂是否患上了帕金森病。 事實上, 一個人手抖的因素有很多, 簡單將手抖與帕金森病畫等號是不科學的。 尤其是, 患者在服用某些藥物后也可出現手抖, 這可能是藥源性震顫, 須加以鑒別。

追溯排查, “揪出”藥源性震顫

藥物是引起醫源性運動障礙的常見原因, 可導致帕金森綜合征、震顫、肌張力障礙、靜坐不能、遲發性運動障礙綜合征等。

其中, 震顫較為多見。

很多因素和疾病可引起震顫, 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低血糖、帕金森病等都可能導致震顫。 藥源性震顫與其他震顫的鑒別很重要, 大多數藥源性震顫是對稱的, 少數患者(如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會出現單側靜止性震顫。

從臨床表現看, 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和帕金森病很相似, 非常容易誤診。 該病病情進展快, 同時癥狀也比較嚴重, 早期可能會存在平衡障礙、易摔倒、吐字不清等癥狀。

一般情況下, 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患者均有明確的用藥史, 確診后, 需要了解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史, 藥物引起的帕金森綜合征與劑量大小有關, 個別患者則可能對此類藥物有易感性,

應判斷責任藥物并立即停用, 用其他無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風險的藥物代替。

好在多數藥源性帕金森綜合征是可逆的, 絕大部分患者在停止服用藥物后數周至6個月后帕金森綜合征的癥狀即可明顯減輕或消失, 無需進行藥物治療。

在臨床上, 可誘發震顫的藥物較多, 較為常見的有:氯丙嗪、奮乃靜、舒必利等抗精神病藥, 甲氧氯普胺(胃復安)、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消化系統用藥, 帕羅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鋰制劑等抗抑郁藥, 胺碘酮、美西律等抗心律失常藥, 氟桂利嗪等改善腦循環藥, 丙戊酸鈉等抗癲癇藥, 以及一些抗菌藥、化療藥等。

有相關用藥史的患者, 應進一步明確震顫出現時間與藥物治療開始時間的關系(從服藥到發病短則數天、數周,

長則1-2年), 及其與藥物劑量反應關系(即增加藥物劑量使震顫惡化, 或降低劑量可減輕震顫)。

藥不能停?多種選擇可“減震”

藥源性震顫可伴有精神焦慮、抑郁、無法靜坐等癥狀, 停藥后癥狀可改善或消退, 但也有一些藥物會導致不可逆的震顫。

確診為藥源性震顫后, 患者可做如下選擇:

如果所用藥物對患者有顯著益處, 應權衡利弊, 如果震顫不影響日常生活、社交或工作, 可在監測下繼續使用原藥物;

如果震顫對患者造成困擾, 可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嘗試逐漸減少劑量或停止用藥, 也可換用其他有效且較少引起震顫的藥物;

如果誘發震顫的藥物不能停用或更換, 可酌情使用治療震顫的藥物,

比如, 因使用丙戊酸鈉引起動作性震顫的患者可使用普萘洛爾、阿羅洛爾, 以減輕震顫的癥狀。

做好以下四點, 也可防范藥源性震顫:

1、嚴格遵醫囑用藥, 避免自行用藥和無指征用藥所帶來的藥源性震顫。

2、按療程用藥, 避免用藥時間過長而造成不良反應。 如使用氟桂利嗪者宜短療程、小劑量服藥, 一般療程為2個月, 最長不超過6個月, 間歇用藥更為合理, 且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 一旦出現震顫癥狀應盡早停用。

3、加用其他藥物, 減少或避免藥源性震顫的發生。 比如, 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同時, 可給予阿托品、苯海索等抗膽堿能藥物。

4、有帕金森病、癡呆、震顫家族史, 以及接受多種藥物治療的老年人在用藥期間, 應注意監測是否有新發震顫或原有震顫加重,

做到早發現、早診斷, 避免進展為不可逆的震顫。

小貼士

都是“抖”, 病不同

手抖、搖頭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癥狀, 很多疾病都會引起手抖。 手抖、搖頭在醫學上被稱為震顫, 常見原因有特發性震顫、甲狀腺功能亢進、肝硬化、小腦疾病、長期喝酒、服用某些藥物等。 其中特發性震顫是引起震顫的最常見原因, 可發生于各年齡段, 以中老年人居多, 其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但一半患者的直系親屬也有類似震顫, 提示該病可能與遺傳有關。

帕金森病的震顫常常從一側上肢或下肢開始, 尤其手部震顫最常見, 多為靜止性震顫, 即放松、靜止不動時震顫, 活動、用力時消失。 手震顫典型表現為“搓藥丸樣”或“數鈔票樣震顫”,

走路時容易被發現。

不過, 帕金森病早期很少有頭、下頜、嘴唇、舌頭等震顫。 除震顫外, 患者常伴有肢體僵硬、活動不靈活等癥狀, 醫生檢查也可發現肌張力增高等。

由于帕金森病是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 凡是和神經有關的功能基本都會受到影響, 并非都表現在手抖以及動作遲緩上, 具有代表性的和動作無關的表現, 則是睡眠障礙以及嗅覺功能的改變。 而這些改變, 事實上要比動作遲緩, 以及手抖來得更早, 只是由于人們并不了解而被忽視。

特發性震顫大多表現為姿勢性震顫或動作性震顫, 即肢體處于某種姿勢或者活動時震顫, 最常見于持物時, 比如吃飯拿筷子、倒水、寫字等, 而靜止不動時震顫往往減輕或消失。 大多數患者兩手同時發病,早期就可有頭部震顫,而帕金森病早期很少出現頭部震顫。特發性震顫一般無肢體僵硬、活動不靈等癥狀,絕大多數進展很慢,多年沒有變化,對生活影響不大,不需要特殊處理。

因此,手抖雖是帕金森病的重要表現,但手抖并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如患者自己不能將其與特發性震顫區分開,可去正規醫院找神經內科醫生判斷,并及早治療。

(作者祝德秋為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藥劑科主任,亓展為藥劑科主管藥師)

[ 責編:李然 ] 大多數患者兩手同時發病,早期就可有頭部震顫,而帕金森病早期很少出現頭部震顫。特發性震顫一般無肢體僵硬、活動不靈等癥狀,絕大多數進展很慢,多年沒有變化,對生活影響不大,不需要特殊處理。

因此,手抖雖是帕金森病的重要表現,但手抖并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如患者自己不能將其與特發性震顫區分開,可去正規醫院找神經內科醫生判斷,并及早治療。

(作者祝德秋為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藥劑科主任,亓展為藥劑科主管藥師)

[ 責編: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