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小味道 趕走困與濕
在乳源、樂昌等地的高寒石灰岩山區, 向來有在春季吃酸喚醒“春困”、吃辣對抗潮濕的飲食習慣。 酸芋荷、酸辣田螺煲、香炸椒鹽河魚仔便是備受當地人青睞的春季家常小菜。
鮮椒山溪魚仔
鮮椒山溪魚仔:
一口一條, 不吐骨頭
粵北多山, 一條條清澈的溪流在山林中流淌著, 遠離工業污染的環境讓溪流成為各種雜魚的生長樂園。
受生長環境限制, 這些小溪裡生長的小魚仔體型最大僅約為成人2只手指般大小。 但如此袖珍的山溪魚, 卻是無數城裡食客, 尤其是好酒者爭相追捧的對象。 因為袖珍的體型讓山溪魚可以一口一條, 連肉帶骨都能輕易嚼碎, “吃魚不吐骨頭”。 雖然這樣山溪魚都非常好吃, 但彼此之間也會有細小的區別。 有經驗的山民們說, 越是冰冷的溪流或湍急的水流, 捕出的魚兒味道越是鮮美。
山民們往往會將捕獲的山溪魚去鰓、擠出腸肚及汙物,
煎好的山溪魚仔色澤金黃, 鮮紅的辣椒末點綴其間, 看上去賞心悅目。 挾一條魚仔入口, 口感外酥裡嫩。 在陣陣辣味的烘托下, 魚肉越嚼越鮮, 帶著一股股塘魚和河魚所不具備的山野香甜。 這種方式做出來的鮮椒山溪魚仔,
小炒酸芋荷
小炒酸芋荷:
由芋梗醃成的客家泡菜
芋頭是韶關最常見的農作物之一。 長在地下的粉芋頭好吃, 長在地面上的芋頭梗, 在客家人的手中也搖身一變,
有經驗的農戶選擇的芋荷梗通常是小而嫩、肉質肥者。 家住樂昌市梅花鎮的張曉桐告訴記者, 人們通常會將芋荷梗醃制好, 完全浸入淘米水中, 加少許薑、青紅辣椒、蒜頭後密封封口, 在缸頂壓上重物靜置至少一周後即可享用。
當葉菜青黃不接的時候, 人們往往會從家中角落裡的醃缸裡抓出一把濕漉漉的酸芋荷, 起豬油熱鍋爆香蒜蓉辣椒圈後, 把酸芋荷投入爆炒片刻即可起鍋。 它本身已經飽蘊鹹酸味, 因此不需要再加調味品。
一盤散發著酸爽氣息的爆炒酸芋荷十分下飯, 吃進嘴裡酸酸脆脆、爽口開胃。 它作為客家特色泡菜, 是當地餐桌上常見的早餐小菜, 最適合搭配白粥。 在正餐的時候,
酸辣紫蘇田螺煲
酸辣紫蘇田螺煲:
用芳香掃去春日困乏
春風吹拂, 當新綠開始在粵北的曠野肆意蔓延之時, 氣溫開始逐漸升高。 在午間高溫時刻, 暖洋洋的氣息開始喚醒一群又一群越冬“沉睡”的田螺。
一道田螺煲端上桌時, 沁人心脾的紫蘇清香率先襲來。 夾一隻田螺連汁帶肉吸入嘴中, 充滿彈性的螺肉在牙齒中間穿梭, 濃烈的香、鮮、辣、酸同時在口中迸發。 連啜幾個田螺, 滿身大汗, 春日令人厭煩的潮濕與困倦頓時一掃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