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芋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拼音名】Hónɡ Yù

【英文名】Rhizome of Viviparous Remusatia

【別名】紅岩芋、紅半夏、紅天椒、紅芋頭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岩芋的莖葉及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emusatia vivipara (Lodd.) Schott.[Caladium viviparum Lodd]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洗淨, 多炮平用。

【原形態】岩芋, 多年生草本。 塊莖較大, 扁球形, 紫紅色, 直徑達4-5cm, 頸部密生長達10餘cm的鬚根和紅黃色至紫紅色芽條, 芽條長30-40cm, 粗約5mm, 直立或上升。 葉柄圓柱形, 長40-50cm;葉片盾狀, 薄革質, 表面暗綠色, 有時沿中肋和側脈蒼白色, 闊心狀卵形, 長30-40cm, 寬20-25cm, 先端漸尖。 花序柄圓柱形, 長10-15cm;佛焰苞管部處面淺綠色, 內面蒼白色, 狹長圓形長4-4.5cm, 寬約1cm, 簷部下部1/4為黃色, 上部紫紅色, 梯形, 反折, 長8-9cm, 具長3-5mm長的凸尖;肉穗花序長一般不超過佛焰苞管;雌花序長約2cm, 粗6-7mm, 綠色;不育雄花序長約1.7cm, 粗約3mm;能育雄花序橢圓形或圓柱形, 長1.5-2.2cm, 粗4-7mm, 黃色;花單性, 無花被;能育雄花為合生的楔棒狀合蕊柱, 包含雄蕊2-3;雌花心皮4, 子房卵圓形。

漿果內藏于佛焰管內。 種子多數, 卵形。 花期4-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常附生於海拔750-1900m的河谷疏林或灌叢中的岩上。

資源分佈:分佈于雲南。

【藥理作用】毒副反應:本品過量內服可致中毒, 出現口舌咽喉灼痛、腫脹、音啞、吞咽困難、味覺喪失、腹痛、心悸及呼吸不規則, 嚴重時喉頭痙攣, 最後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 出現中毒可採用洗胃、導瀉抽搐時給予解痙藥;呼吸衰竭時, 注射尼可刹米、吸氧及進行人工呼吸。

【性味】味辛;性溫;大毒

【功能主治】解毒殺蟲;消腫止痛。 主乳癰;瘡癤腫毒;疥癬;跌打瘀腫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搗敷。

【注意】外敷面積不宜達大, 以免中孕婦忌用。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