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的五色、五味與五行
中醫對於疾病的認知, 採取“取類比象”的整體性觀察方法, 通過對現象的分析, 以探求其內在機理, 進行辨證論治。 所以說中醫理論博大精深, 但並不是高深莫測, 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例如紅色、黃色、綠色、白色、黑色是大自然中常見的顏色, 酸、甜、苦、辣、鹹五味是人們日常飲食中永遠離不開的滋味, 按照中醫理論中的“取類比象”的方法, 把五行學說與環境的色彩和食物的味道結合起來, 環境的色彩、食物滋味不同, 其對於人的作用也不相同。
中醫認為:
心屬火, 紅色和苦味入心。
紅色具有增加腎上腺素分泌和增強血液迴圈、促使神經系統興奮的作用;苦味具有解除燥濕、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益腎利尿以及健胃等作用。
肝屬木, 青(綠)色和酸味入肝。
青綠色可調節體內平衡, 消除緊張情緒, 起鎮靜作用, 有助於減輕頭痛、發熱、暈厥失眠;酸食能開胃, 增強肝功能, 利於鈣、磷的吸收, 如醋酸、乳酸、檸檬酸等。
脾屬土, 黃色和甜味入脾。
黃色具有刺激神經和消化系統, 加強邏輯思維的作用;吃甜食具有補熱量、養氣血、緩解疲勞、調和脾胃、解除毒素等作用。
肺屬金, 白色和辣味入肺。
中醫認為, 辣入肺, 可發散、行氣、活血, 辣味能刺激胃腸蠕動, 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還能促進血液迴圈和機體代謝,
腎屬水, 黑色和鹹味入腎。
鹹味能軟堅潤下,
能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壓平衡及水鹽代謝,
可增強體力和食欲。
在嘔吐、腹瀉及大汗後,
適當喝點淡鹽水,
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的缺乏。
中醫最講究平衡,
五彩繽紛的生活環境和飲食中的五味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
若調配得當,
可健體益身,
若過之則會不利健康。
如居室大量紅色,
人們易產生焦慮,
易於疲勞;太多的黃色裝飾易使人情緒激動,
不易平靜。
多食苦味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等症;常食甜食,
可使人體血糖上升,
膽固醇增高,
動脈硬化,
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過量食鹽會加重腎臟負擔、誘發高血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