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對癥防中暑
■新聞背景
夏至后, 天氣越來越熱, 很多人會出現中暑。 中暑后若不及時處理, 會引起很多不可預知的后果。 那么, 如何有效預防中暑呢?
■約訪專家史大卓:
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
中暑, 是指在長時間高溫和熱輻射條件下, 出現的機體體溫調節障礙, 體內熱量過度積蓄,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癥狀的總稱。 造成中暑的原因除了溫度、濕度過高外, 還存在一些個人的主觀因素, 比如體弱、多病、肥胖、睡眠不足等。
中暑是內外因共同作用所致
中暑的外因是暑熱之氣, 主要有三個環境因素:高溫、高濕和無風環境。 中暑的氣象閾值為日平均氣溫〉30℃或相對濕度〉73%。 當氣溫和濕度條件同時存在時, 中暑發生率明顯增加;日最高氣溫≥37℃時中暑人數急劇增加。 熱指數是指應用溫度和濕度運算得出的數值, 當熱指數〉41,
中暑的內因與體質密切相關, 包括發熱、感冒、胃腸炎、腹瀉、嘔吐;脫水;睡眠不足;肥胖;低血鉀等。 另外, 一些與體能不相適應的訓練和休息周期, 補水不足也會引起中暑。
中暑也有輕癥和重癥之分
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 其中重癥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包括勞力型熱射病和經典型熱射病)。
先兆中暑, 是指在高溫環境下, 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 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果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 對其進行降溫, 補充水和鹽分, 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癥中暑, 是指除上述癥狀外, 體溫往往在38℃以上, 還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
重癥中暑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痙攣是一種短暫、間歇發作的肌肉痙攣, 可能與鈉鹽丟失相關, 常發生于初次進入高溫環境工作, 或運動量過大時, 大量出汗且補水不足者。 臨床表現為訓練中或訓練后出現短暫性、間歇發作的肌肉抽動。 這時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臥, 及時補充鹽水或飲用電解質溶液, 以迅速緩解熱痙攣癥狀。 輕癥者可口服補液鹽, 脫水者應靜脈輸注生理鹽水(0.9%NaCI溶液), 并做好積極轉運準備。 另外, 熱痙攣有時易與熱衰竭時過度通氣致手足抽搐相混淆,
熱衰竭是指熱應激后以血容量不足為特征的一組臨床綜合征。 嚴重熱應激情況下, 體液、體鈉丟失過多, 水電解質紊亂, 但無明顯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表現。 臨床表現為多汗、疲勞、乏力、眩暈、頭痛、判斷力下降、惡心和嘔吐, 有時可表現出肌肉痙攣、體位性眩暈和暈厥。 同時體溫升高, 無明顯神經系統損傷表現。 這時應迅速降溫, 一旦血容量嚴重減少、電解質紊亂時需靜脈輸液。 如果血壓隨體位波動, 應繼續補充生理鹽水直到血流動力學穩定。 其余失液量可在48小時內緩慢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 不能過快糾正高鈉血癥, 可能會引起腦水腫, 從而導致意識障礙或癲癇發作。
熱射病又分為勞力型熱射病和經典型熱射病。 勞力型熱射病常見于健康年輕人, 從事重體力勞動一段時間后或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進行高強度訓練后忽感全身不適, 發熱、頭痛、頭暈、反應遲鈍, 或忽然暈倒、神志不清, 伴惡心、嘔吐、呼吸急促等, 體溫可迅速升至40℃以上, 出現譫妄、嗜睡和昏迷癥狀。 還伴有皮膚干熱, 面色潮紅或蒼白, 開始大汗、冷汗, 繼而無汗, 心跳過速, 甚至休克等。 勞力型熱射病可伴有嚴重的橫紋肌溶解, 急性腎衰竭、急性肝損害、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在發病后十幾小時甚至幾小時即可出現, 且病情惡化快, 病死率極高。
經典型熱射病常見于年老、體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熱射病, 一旦發現, 需立即降溫并轉送至醫院進行治療。
預防中暑應做好防曬
并及時補充水分
如果發生中暑, 首先應立即將患者轉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 比如走廊、樹蔭下。 其次, 讓患者仰臥, 為其解開衣領, 脫去或松開外套。 若衣服被汗水濕透, 應更換干燥的衣服, 同時可打開電扇或空調, 但應避免直接吹風, 以盡快散熱。 其次, 用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 有條件的話可用溫水擦拭全身, 同時進行皮膚、肌肉按摩, 加速其血液循環, 促進散熱。另外,還可服用一些綠豆湯、淡鹽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氣水、膠囊等進行解暑。
如果已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癥狀,應讓患者側臥,頭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務人員給予緊急救治。需注意的是,患者中暑昏迷時不可送服水和藥,以避免嗆到氣管。
盛夏時節,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16點是地面氣溫最高、日光最強烈的時候,此時盡量待在室內,避免中暑。如必須外出,應選擇穿戴透氣性好的棉、麻衣物,遮打太陽傘、佩戴太陽鏡和遮陽帽,并隨身攜帶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物。
其次,應隨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干、口渴時再喝水。如果出汗較多,可以適當補充鹽水,含鉀、鎂豐富的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些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吃煎炸、油膩的食物,每天還可補充一點乳制品,比如酸奶等。另外,可以多喝些茶,以綠茶、花茶為宜。
另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也很關鍵。夏季可以適當晚睡早起,可以在晚上22:00~23:00入睡,早上5:30~6:00點半起床。需注意,夏季炎熱,很多人會開著電風扇或空調入睡,這時應注意不要讓電風扇、空調等出風口直對人體。 促進散熱。另外,還可服用一些綠豆湯、淡鹽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氣水、膠囊等進行解暑。
如果已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癥狀,應讓患者側臥,頭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務人員給予緊急救治。需注意的是,患者中暑昏迷時不可送服水和藥,以避免嗆到氣管。
盛夏時節,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16點是地面氣溫最高、日光最強烈的時候,此時盡量待在室內,避免中暑。如必須外出,應選擇穿戴透氣性好的棉、麻衣物,遮打太陽傘、佩戴太陽鏡和遮陽帽,并隨身攜帶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物。
其次,應隨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干、口渴時再喝水。如果出汗較多,可以適當補充鹽水,含鉀、鎂豐富的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些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吃煎炸、油膩的食物,每天還可補充一點乳制品,比如酸奶等。另外,可以多喝些茶,以綠茶、花茶為宜。
另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也很關鍵。夏季可以適當晚睡早起,可以在晚上22:00~23:00入睡,早上5:30~6:00點半起床。需注意,夏季炎熱,很多人會開著電風扇或空調入睡,這時應注意不要讓電風扇、空調等出風口直對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