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強迫癥 從社會你我開始
在19世紀80年代, 英國的城市居民可能會注意到一位禿頂的老年紳士一邊孜孜不倦地盯著大街上每一個從他身旁走過的姑娘,
高爾頓的種種行為是值得表揚還是屬于怪癖?是科研還是發瘋?美國學者倫納德·戴維斯認為,
戴維斯在他描述強迫癥的書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介紹“書寫狂”, 一種不停地寫作的瘋狂舉動。 他說, 19世紀那些偉大的小說家們從事了一項史無前例的活動:連續、大量地生產文字。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和左拉的20部盧貢一瑪卡爾家史都想創造出一個虛擬世界。 左拉曾在壁爐上刻下一句話“無一日不創作”。 這些作家知道他們在為強迫癥犧牲自己的生命, 但他們能接受這一代價, 其他人也把他們奉為名人。
20世紀晚期, 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 強迫癥發生的比例就從2000人中有一個變成每100個人中就有兩到三個。 作為文化史學家, 戴維斯認為, 強迫癥的普遍化還有其他原因, 它可以看作現代性的一個后果。
現代社會既需要又擔心強迫癥。 運動員、演奏家和小說家都需要沉浸于他們的職業, 但成就他們的品質也可能會造成痛苦, 導致心理疾病。 我們生活的世界越來越要求強迫行為。 我們現在對用手機或PDA查看電子郵件上了癮。 問題在于如今人們太看重強迫癥的意義了。
一個社會, 如果過于關注強迫癥, 會認為懶散和抑郁是大問題, 這是對強迫癥的強迫癥。 “這就是強迫癥成問題的地方, 有強迫癥你就是個混蛋, 沒有強迫癥你也是個混蛋。 懶散的人和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是強迫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