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謹防口瘡與紅眼病
我國幅員遼闊,
氣候複雜。
各地各季的各種氣象要素,
常常差異都很大。
尤其在四季氣候轉換的時節,
氣象要素的南北差異表現得更為顯著。
以春末夏初為例,
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
但空氣依然乾燥,
是森林防火的關鍵時期(許多次著名的森林大火,
都發生於“黑色的五月”)。
而南方地區由於暖濕氣流活動頻繁,
經常會出現大範圍的降水天氣,
氣壓低,
濕度大。
在江淮一帶,
幾乎每年盛夏來臨之前都要經歷一段令人生厭的梅雨天氣(一般出現在六月之前)。
正因為北方地區初夏乾燥, 人易上火, 所以口瘡患者在這一時節會陡然增多。
口瘡,
又稱口腔潰瘍,
是口腔黏膜最容易罹患的疾病。
口瘡初發時,
會有自覺的輕微刺痛和燒灼感,
接著在口腔內會產生丘疹,
上皮細胞產生腐蝕,
進而產生潰瘍。
潰瘍由中間開始,
逐漸往外擴大,
口腔疼痛也加劇,
影響進食、說話和情緒。
一般潰瘍約有黃豆大小,
外圈因發炎而呈紅暈狀,
可是單發或多發,
嚴重時呈糜爛型,
一般需經過7-10天,
傷口方可癒合,
黏膜才完好如初地恢復。
發生口瘡的外在誘因是乾燥的氣候,
而“內火”則與焦慮、緊張和壓力因素有關,
與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也很有關係。
口瘡雖非什麼大病,
但也令人痛苦。
症狀嚴重的患者,
不妨在醫生的指導下,
用局部燒灼、塗抹口瘡藥膜和服用維生素B2等方法進行治療。
南方地區的初夏則容易流行紅眼病。 紅眼病, 醫學上稱作“急性卡他性結膜炎”和“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其發病源分別是細菌和病毒。 紅眼病, 常在高溫高濕的雨季發作、流行, 很具高溫高濕特徵的江淮梅雨, 自然是紅眼病的溫床。 紅眼病可大面積迅速流行, 常常數年發生一次大流行。 僅1988年, 估計就有1100萬人發病。 此病潛伏期短, 24小時內發病, 自覺雙眼劇烈疼痛, 畏光流淚, 有異物感, 分泌物為水樣, 球結膜常有點狀、片狀出血。
得了紅眼病, 一要防止傳染, 二要及時治療。 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專用, 尤其在集體場所, 更要做好各項隔離工作。 治療時, 要在醫生仔細檢查後, 有針對性地應用抗細菌、抗病毒的藥物,
怕光的患者可戴深色眼鏡,
但不必把紅眼包紮起來。
當然,
還要本著“預防第一”的原則,
在高溫高濕的初夏,
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和眼部保健,
少去人多的場所,
避免接觸傳染源。
醫療、氣象部門也可根據本地溫、濕要素的變化情況,
對紅眼病的流行概率進行預測,
以提高人們的防範意識,
從而降低發病率。
正因為北方地區初夏乾燥, 人易上火, 所以口瘡患者在這一時節會陡然增多。
南方地區的初夏則容易流行紅眼病。 紅眼病, 醫學上稱作“急性卡他性結膜炎”和“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其發病源分別是細菌和病毒。 紅眼病, 常在高溫高濕的雨季發作、流行, 很具高溫高濕特徵的江淮梅雨, 自然是紅眼病的溫床。 紅眼病可大面積迅速流行, 常常數年發生一次大流行。 僅1988年, 估計就有1100萬人發病。 此病潛伏期短, 24小時內發病, 自覺雙眼劇烈疼痛, 畏光流淚, 有異物感, 分泌物為水樣, 球結膜常有點狀、片狀出血。
得了紅眼病, 一要防止傳染, 二要及時治療。 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專用, 尤其在集體場所, 更要做好各項隔離工作。 治療時, 要在醫生仔細檢查後, 有針對性地應用抗細菌、抗病毒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