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

吃完飯不宜馬上跑步,為什麼呢?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 小時候我們父母就跟我們講剛吃完飯不要跑來跑去, 對胃不好, 那這是為什麼呢?小編幾天羅列了幾條, 看完你就明白了。

1.先理解基本概念——血量

在瞭解具體原因之前, 首先你得明白一個基本術語——血量, 明白了血量才能理解接下來的道理喲。 我們人體中血液的總量稱為血量, 包括人體內血漿(液體部分)和血細胞(固體部分)兩個部分。 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約相當於體重的7%~8%, 即每千克體重70~80ml, 一個60公斤重的成人, 體內血量總血量約為4500ml(於是題外話來了啊, 快動動手指撳撳計算器, 你就會發現一年半年獻個血對我們人體影響不大啊喂)。

在我們安靜狀態下, 大部分的血量都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動, 這部分血量稱為迴圈血量(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現金流);還有一部分血量瀦留在肝、肺、腹腔靜脈以及皮下靜脈叢等處, 流動緩慢, 血漿較少, 紅細胞較多, 稱為儲存血量(這個可以看成是銀行存款)。

血量在我們機體內部環境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保持著基本恒定。 足夠量的血液才能保持心血管系統一定的充盈度, 維持正常的血壓, 保證全身各器官的正常血液供應(所以說, 外傷等一些原因導致大出血神馬的, 會造成血壓迅速下降, 無法進行正常的血液供應, 從而引起失血性休克)。

2.不同器官在不同情況供血不同同一機體

在不同情況下血液總量有所變化, 正常變動範圍均不超過10%。 如人體在作激烈運動、情緒激動或失血時, 迴圈血量下降, 儲存血量被釋放, 以補充迴圈血量, 適應機體活動的需要。 然而, 機體在不同狀態下, 各個器官的血液分配是不均勻的。 當我們在慢跑時, 心臟收縮力增加, 心率加快, 心臟對各個器官提供的血液量增加, 通過體內的調節機制, 機體各器官的血流量進行了重新分配, 主要表現是運動肌肉的血液量增加, 而胃腸道的血液量減少。 這是機體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應急反應。 運動, 尤其是劇烈運動常用於機體捕食獵物、同伴爭鬥或逃跑等時刻, 被機體視作一種緊急狀態。 為保證運動的正常進行,

優先增加活動肌肉的血液供應, 而暫時減少相對不重要的器官如胃腸道、腎臟等的血液供應。

3.肌肉和胃腸道爭奪血量是飯後跑步不適的主因

好了鋪墊了這麼久終於要說到正題了。 我們攝入的食物, 在進行物理消化(咀嚼)後迅速進入胃腸道進行化學消化, 此時我們就需要較多的血液奔赴胃腸道開展工作, 保證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那麼問題來了(終於來了…),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興沖沖地到戶外摩拳擦掌開始熱身準備跑步, 血液就需要根據之前所述進行重新分配, 然而矛盾出現了:我們的胃腸道會和四肢對血液進行競爭, 由於機體應急反應的緣故, 因此血液的重新分配會增加運動肌的血液供應, 而我們的胃腸道就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得到的血液供應和氧量無法滿足消化吸收的需要,

胃腸道可能因為缺血導致痙攣, 消化液分泌減少, 出現消化不良, 而且此時胃部充滿食物處在充盈狀態, 跑動會引起胃部的震動, 容易導致疼痛, 這種情況就是最常見的運動性腹痛。

那讓我們再重新回到題頭, 剛吃完飯確實不適合馬上跑步, 但是請放過無辜的胃一碼吧!飯後至少半小時再開始運動, 最好飯後1-2小時再開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