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出水泡嚴重嗎?教你看懂艾灸的養生密語
艾灸出水泡是怎麼回事?
艾灸出水泡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是艾灸過程不規範, 比如用艾絨而不是艾條, 艾絨燃燒起來溫度高;二是體內濕氣重,
濕氣重的人因為濕氣纏身, 就像一個長期泡在冷水中的人一樣, 是很難體會到熱的, 她的身體可以承受比健康人更高的溫度, 但皮膚卻不行, 於是一不小心就燙傷起水泡了。
還有一個原因, 艾灸的過程中, 體內的濕氣會揮發出來, 散步在皮膚表面, 艾灸的溫度幫忙加熱, 就好比用開水燙在皮膚上, 能不起泡嗎?
艾灸出水泡後怎麼處理?
艾灸出水泡後, 如果水泡比較小, 讓它自然吸收就可以了, 如果水泡很大, 就需要挑破, 然後局部消毒處理, 水泡好轉之前不要再艾灸了。
其實, 祛濕的方法很多, 光用艾灸並不是最佳方法, 因為濕氣重的人艾灸必起泡, 但起泡後又要停止艾灸, 會耽誤祛濕, 建議食療和艾灸同時進行, 或者單用食療方也行。
艾灸的五大原則:
1、艾絨品質
選擇品質好的艾絨。 劣質艾絨, 生硬不團聚, 燃燒時火力暴躁, 易使患者感覺灼痛, 甚至熏烤時石粒脫落, 灼傷皮膚。
2、環境通風
環境應保持通風, 避免艾煙過濃, 傷害人體。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 特別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3、施灸部位
施灸的部位, 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顏面五官、陰部、有大血管分佈的部位不宜直接灸;頭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
4、避免燙傷
施灸時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 有些患者局部寒氣大, 初灸時, 對艾火的忍耐力強, 常常不知不覺將艾火靠近皮膚, 結果將皮膚灼痛。 實際上, 以灸至皮膚發紅為度, 每次灸10—15分鐘為宜。
5、注意次數
體質壯、病情輕、病程短者, 灸治1—2次即可;體質差、病情重、病程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