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立夏養陽重“養心”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我國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日子。 立夏過後, 全國各地的氣溫就明顯升高, 許多地方都已經超過攝氏30℃了。

中醫指出, 立夏之際, 天乾物燥, 風多雨少, 人體的水分比較容易通過呼吸、出汗等流失, 尤其是進入夏季人們容易煩躁不安, 產生焦慮的情緒。 那麼, 在這逐漸炎熱起來的立夏季節, 我們如何做好養生工作呢?

重視午休

進入立夏後, 晝長夜短更明顯, 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 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 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 特別要注意睡好“子午覺”。

到了夏天, 心陽最為旺盛, 功能最強, 當氣溫升高後, 人們極易煩躁不安, 好發脾氣。 這是因為氣溫過高加劇了人們的緊張心理、心火過旺。 此時人們不僅情緒波動起伏, 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 起居、飲食稍有不妥, 就會發生各種疾病。 “春夏養陽”, 養陽重在“養心”。 因此, 立夏之後, 不妨來個午休。

午飯後, 人的身體為保證食物的消化吸收, 全身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統, 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 加上經過一個上午的工作或學習, 腦細胞也處於疲勞狀態, 故有昏昏欲睡感。 通過午睡來進行調節, 補償夜間睡眠不足, 能使人的大腦和身體各個系統都得到放鬆和休息, 更有利於下午、晚上的工作或學習。

如何午睡更健康?首先, 睡前不吃油膩食物,

不吃得太飽。 因為油膩食物會增加血液黏稠度, 加重冠狀動脈病變, 加重胃消化負擔, 影響午休品質。

其次, 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鐘最恰當, 若是超過30分鐘, 身體便會進入不易睡醒的深睡期, 還不如延長到1~1.5小時, 完成一整個睡眠的週期。

清淡飲食

立夏時節, 時值乾卦, 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 相對人體臟腑來說, 是肝氣漸弱, 心氣漸強。 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 食欲也會有所下降。

而此時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 養陽重在養心, 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 既能補充營養, 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還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 飲食應清淡, 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 多吃蔬果、粗糧。

大魚大肉、動物內臟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過鹹的食物, 如鹹魚、鹹菜等, 也要少吃。

特別推薦, 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併煮粥, 並擱涼後食用, 可起到健胃、驅暑的功效。 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 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維生素C的供給, 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重視“靜養”

立夏以後, 天氣轉熱, 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 出現心神不寧。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 所以要特別重視“靜養”。

立夏時節, 加強對心臟的保養, 尤其是老年人, 要做到“戒怒戒躁”, 要保持精神安靜, 情志開懷, 心情舒暢, 安閒自樂, 笑口常開。 切忌大喜大怒, 不可有過激之處, 應該保持愉快的情緒, 安閒自樂, 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

平時可多做靜一些的文體活動,

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聽輕音樂等。

避免貪涼

《黃帝內經》有雲:“秋冬養陰, 春夏養陽”。 立夏節氣, 養生的關鍵在於順應陰陽, 讓陽氣更加茁壯地生長。

隨著氣候日漸變暖, 夏熱使人體的腠理開泄, 如果長時間對著電扇吹或久居空調室內, 會使寒涼直入身體, 使人感到頭昏腦漲、四肢疲乏、精神困倦, 更容易受涼感冒, 嚴重者會引起氣管炎、肺炎、關節炎等。 對於冷飲更應少吃, 以免損傷脾胃的運化功能, 出現長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異常等症狀, 對孩子來說還會影響生長發育。

所以, 即便是夏季, 還要注意顧護身體的陽氣, 即少吹空調、遠離冷飲, 養陽的重點就是“勿貪涼”。

合理運動

夏季屬火, 氣候炎熱,

是萬物蓬勃生長的季節, 也是人體陽氣最盛、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 立夏以後氣溫漸升, 易出汗, 許多人因怕熱怕出汗, 整天躲在空調房間裡, 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氣滯血瘀症狀。 事實上, 適當地出汗可以降低體溫, 也可以排毒。

夏季鍛煉身體應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 並在運動後適當飲溫水, 補充體液。 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 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 以減少心臟負荷。

對於運動的時間, 許多人都認為最好選在早晨, 且晨練越早越好。 其實, 在天亮之前, 空氣並不清新, 不利於健身。 研究表明, 在夏季早晨6時前, 空氣中的污染物最不易擴散, 是污染的高峰期, 所以, 宜選擇上午7點~8點或者下午4點~5點之間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