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黃帝內經養生:心寬病自去

黃帝內經心理養生之秘:心寬病自去

百病生於氣

在養生、治病的時候, 一定要把氣考慮進去, 只要抓住"氣"這一病理機制的核心, 便可執簡馭繁, 迎刃而解。

"百病生於氣也"始見於《素問·舉痛論》中, 旨在說明各種疾病的發生與氣的運動變化之間的密切關係。 "百病生於氣"並非我們常說的生氣的"氣", 而是可以用來解釋中醫中所有概念的。 比如"氣"可以分為正氣、元氣、清氣、營氣、衛氣、宗氣、水穀之氣、經絡之氣、臟腑之氣、天地之氣、疫癘之氣、六淫邪氣、寒熱溫涼四氣、水氣等, 包括有形的或無形的。

歷代中醫養生家都在研究氣跟人的健康關係,

張介賓在《景嶽全書·疾病類》中所雲:"凡病之為虛為實, 為寒為熱, 至其病變, 莫可名狀。 欲求其本, 則只一氣字足以盡之。 "由於氣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貫穿於人的整個生命過程。 所以, 當出現氣虧虛、凝滯, 或臟腑生理功能的升降失調導致"氣"出現問題時, 人就易生病。 故調氣治病, 乃是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之一。

那麼人為什麼會傷到氣呢?原因有很多, 比如生氣發怒可以導致氣的運行受阻而出現停滯;過度的勞累, 比如身體勞累、腦力勞動過度所造成的神疲, 房事過頻導致的房勞, 等等, 都會耗掉人們的氣。 即使是再充足的氣, 如果無節制地消耗, 也會逐漸形成"氣不足"的虧虛狀態。

所以, 注重氣的補益是養生防治疾病的重要責任。

調心氣的四大法寶

第一, 從吃的方面來講:

一天三頓飯吃好, 這就是很好的補氣方式。 當然食物中還有一些補氣的佼佼者, 比如人參就是比較好的補氣佳品。 另外, 大棗、桂圓、淮山藥、羊肉、蓮子等都可以適當選擇, 這些都是不錯的補氣食物。

第二, 從作息方面來講:

每天要注意合理的作息。 儘量午睡, 也儘量晚上保持充足的睡眠, 如果實在不能保證的話, 至少在晚上11點至淩晨1點睡覺, 睡好"子時覺", 緩解疲勞的功效還是很明顯的。 疲勞不在, 氣當然不會過耗, 所以對養氣、益氣有益。 如果你實在不能讓自己睡好覺, 那麼, 可以試試道家的打坐或瑜珈的鬆弛功。

打坐是我國古代一種養生健身法, 是一種養氣、養神、安心、開智增慧的養生法, 可以申請專利。 打坐的基本方法是:

首先, 坐在地上或瑜珈墊子上, 兩腿向前伸直, 然後彎右小腿, 把右腿放在左大腿跟處, 再彎左小腿, 把左腿放在右大腿之下, 最後, 兩掌也上下相疊, 兩大拇指輕輕相抵, 哪個手在上都可以, 以自然為宜。 正正身形, 儘量保持臀部、背部與頭部在一條直線上。 坐好後, 輕輕鬆松地做幾個深呼吸, 讓念頭跟著呼吸一步一步, 輕鬆地跟著, 不管是什麼樣的雜念, 不管是可意的、不可意的, 不要理它, 不要排斥它, 不要不要它, 只是很單純地任心念"暢遊", 漸漸入靜。 每天如果能堅持做半小時或1小時, 對身心放鬆是很有益的, 對於調節陰陽,

平衡身體氣血也是不可多得的"功法"。

另外, 我們也可以用瑜伽鬆弛法來養氣益氣。 因為瑜珈鬆弛法可以使身心得到深度的休息, 令身體氣血平衡, 使機體得到"充電"而恢復活力。 在晚上睡覺之前練習, 時間可儘量延長, 直至自己自然睡著為止。 不過, 後面的章節中有專程介紹此方法的內容, 所以在這裡不給予過多的介紹, 大家可以參考後面的相關內容。

第三, 從房事方面來講:

房事這東西還是少點好, 平常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把握適度的同房次數, 以第二天不感覺累即可。 千萬不能在很累的情況下, 再去消耗身體裡的寶貴物質, 否則損氣跟你沒商量。

第四, 從情志方面來講:

修煉自己的心胸, 不要為了點滴小事而情緒波動;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

及時將它疏導出去, 比如遠離讓自己不高興的環境或話題, 轉移注意力, 或發洩出來。 不讓負面情緒對身體造成傷害。 另外, 遠離驚悚、恐怖、鬼怪、靈異等話題, 以及相關題材的書籍或視頻等, 這些東西在造成心理恐懼的同時, 會在短時間或是較長時間內多多少少地消耗掉我們身體裡的氣。 只要你感覺到了恐懼, 氣就已經開始消耗了, 所以一定要避免。

除了上面的這些養生益氣、補氣等方法, 也可以用一些內養功的方法來補氣益氣, 比如"縮肛功", 做法是:吸氣時縮肛, (提升肛門), 呼氣時放鬆肛門。 這種功法使腰骶部有憋脹感, 最好伴隨舌尖抵住上齶, 這個動作很簡單, 但它卻可以貫通中醫中很重要的任督二脈,

讓我們的氣消耗減少, 供應增多, 時間稍長就能夠感覺出來了。

楊力啟示:

練練八段錦也是導氣引體、調暢氣血的好方法, 這個大家可以自行學習, 不做過多的介紹。 總之, 注意調氣, 將因為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打亂的"內環境"調整過來。 "欲攘外先安內", 如此, 我們便能獲得一副強壯的身體, 獲得快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