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變檢查有哪幾項
血流變檢查是需要檢查的事項比較多, 比如全血高切粘度、血漿粘度以及紅細胞壓積等, 這些項目是可以檢查血漿的濃度以及紅細胞的數量, 從而反映血液的流通情況以及心臟的供血能力。 對于血流變的檢查, 是每一個老年人必須要做, 可以幫助老年人預防血管疾病的發生, 而且可以及時的發現疾病的存在。
血流變包括項目:
全血高切粘度(200/s)、全血中切粘度(30/s)、全血低切粘度(1/s)、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高切還原粘度、中切還原粘度、低切還原粘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變形指數、紅細胞剛性指數、紅細胞電泳時間
三類人群勿漏血流變檢查
1、亞健康人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 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 亞健康人群越來越多, 且癥狀表現也越來越多樣, 比如失眠, 抑郁, 健忘, 多夢等。 這些亞健康人群是最需要進行血流變檢查的, 一定要引起注意。
2、病理狀態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心梗、動脈粥樣硬化癥、腦梗、肺心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腦卒中、惡性腫瘤、血液病、燒傷、各種原因的重癥貧血、重癥肝炎、肝硬化及高脂血癥等的患者。
3、工作壓力大、心理失衡、營養過剩或不良、生活不規律的群體以及30歲以上的健康人群, 也需要做血流變檢查。
血流變檢查可查出的疾病有哪些?
血流變檢查一般包括全血比粘度, 全血還原粘度, 血漿粘度, 紅細胞電泳時間, 血小板電泳時間, 纖維蛋白原測定, 血沉及紅細胞變形能力等10多項指標。 體檢中包含該檢查, 是因為該檢查具有對疾病有預報性, 可以發現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腦血管等疾病。
血流變檢查主要是反映由于血液成分變化, 而帶來的血液流動性、凝滯性和血液粘度的變化。 在正常情況下, 血液在外力(血壓)的作用下, 在血管內流動, 并隨著血管性狀(血管壁情況和血管形狀等)及血液成分(粘度)的變化而變化, 維持正常的血液循環。 當血液粘度變大時,
血管性疾病:高血壓、冠心病、周圍血管病、腦卒中等。
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高球蛋白血癥、高脂蛋白血癥、高纖維蛋白血癥等
血液疾病: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和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和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癥。
其他疾病:如休克、慢性肝炎、肺心病、臟器衰竭等。
小編溫馨提示:血流變檢查對于多種疾病的病因診斷、鑒別診斷、疾病的發展和預后的判斷、治療和預防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血流變檢查可以為某些疾病提供一定的預報性資料。 甚至在尚無癥狀之時, 就可以在血液流變參數方面反映出來。 因此, 我們應該重視體檢的意義, 積極參與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