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煮散的功效與作用
對於治療疾病, 很多人會選擇中醫來調理, 事實也證明中醫調理時間雖然長了些, 但效果是很不錯的, 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種療效非常好的中藥方劑丁香煮散,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 丁香(不見火)、紅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烏(炮.去皮.臍)、陳皮(去白)、乾薑(炮)、良薑(炮.去蘆頭), 各四兩。 益智(去皮)五兩半, 胡椒二兩。
【炮製】 上件為粗散。
【功能主治】 治脾臟伏冷, 胃受寒, 胸膈痞悶, 心腹刺痛, 痰逆噁心, 寒嗽中滿, 臟腑虛滑, 飲食減少, 翻胃吐逆, 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 水一盞, 生薑三片, 鹽一撚, 煎至七分, 空心,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 丁香(不見火)紅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 )川烏(炮, 去皮、臍)陳皮(去白)乾薑(炮)良薑(炮、去蘆頭)各120克 益智(去皮)165克 胡椒60克
【制法】 上藥銼為粗散。
【功能主治】 主脾臟伏冷, 胃脘受寒, 胸膈痞悶, 心腹刺痛, 痰逆噁心, 咳嗽中滿, 臟腑虛滑, 飲食減少, 翻胃吐逆, 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 每服6克, 用水150毫升, 加生薑3片, 鹽1撚, 煎至100毫升。 空腹時稍熱服。 滓再煎。 病退即止。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 丁香15克 赤茯苓(去黑皮)桔梗 白術 白芷 桂(去粗皮)半夏(湯洗七遍, 生薑作曲, 焙)甘草(炙, 銼)人參各30克 乾薑(炮裂)15克 檳榔(銼)高良薑 肉豆寇(去殼)各7.5克
【制法】 上藥13味, 搗羅為散。
【功能主治】 主噫醋吞酸, 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9克, 用水150毫升, 入生薑3片, 大棗2枚, 煎至90毫升, 去滓, 食前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 丁香1兩, 神曲(濕紙裹爁)3兩, 訶子棗大者3兩, 乾薑(生熟各半)3兩, 半夏(火炮)3兩, 厚朴(薑制)3兩, 甘草(生熟各半)3兩, 陳橘皮4兩半。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 泄瀉下痢, 傷冷面色痿黃, 心痛臟腑不安, 症癖氣塊。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加生薑3片, 水1盞, 煎至5分, 食前熱服, 甚者兩服, 每日2次。
【注意】 忌生冷, 動氣物。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張氏家傳》
【處方】 母丁香1錢, 沒石子2個, 川百藥煎1錢半, 甘松1兩, 針砂(醋炒)1錢半, 白及2錢半, 新釘子1個, 訶子皮2錢, 三奈子1錢。
【制法】 上為細末, 水1大碗, 煎至7分, 用小瓶盛貯, 用鐵釘浸在藥水內3日, 油紙蓋護, 勿令灰土入內。
【功能主治】 烏髭發。
【用法用量】 臨臥用掠髮鬢, 次早以溫水洗去。
【摘錄】 《普濟方》卷四十九引《德生堂方》
【處方】 丁香14枚, 石蓮肉14枚, 北棗7個(截碎), 生薑7片, 黃秫米半合(洗)。
【功能主治】 翻胃嘔逆, 泄瀉。
【用法用量】 《張氏醫通》無“北棗”。
【摘錄】 《直指》卷七
【處方】 丁香1分, 肉桂1分, 厚樸3分(去皮, 薑汁炙), 甘草3分(炙), 麻黃2分(去節), 芍藥半兩, 訶子皮4分, 大黃3分, 旋覆花3分, 吳茱萸2分(熱漿水淘五遍, 浮者焙)。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傷寒熱痰, 渾身疼痛, 鼻塞煩壅悶躁, 頭痛, 一切諸氣疾。
【用法用量】 每服如茶點, 1字至半錢, 溫服, 不拘時候。 若傷寒熱痰, 只半溫服之。 風氣常服半錢, 治病1錢, 去大黃1分, 夏添甘草2分, 秋添訶子皮2分, 冬添肉桂2分。
【摘錄】 《傳家秘寶》卷中
【處方】 丁香1兩3分, 蓬莪術2兩, 蓽澄茄1兩半, 枳殼1兩3分(炒令黃色),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一切冷氣攻沖, 心胸不利, 不思飲食, 腹脅刺痛, 口苦無味, 吐逆及酒後嘔吐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 水1盞, 煎至5分, 熱服。
【摘錄】 《博濟》卷二
看了上文對丁香煮散的介紹, 相信我們可以收穫很多。 其實對於疾病, 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 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 其效果也是暫時的, 關鍵還是在於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