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煎藥效果哪家強 自煎和代煎

代煎藥VS自煎

代煎藥, 保住揮發藥之效

醫院代煎使用的是自動煎藥機, 煎煮過程在密閉、高壓環境下進行, 設定好時間、壓力等參數,

煎好後經人工或自動擠壓, 將藥液輸送到自動包裝機包裝。

我們常用的一些中藥, 如薄荷、薑黃、石菖蒲等, 都含有揮發油成分, 它們是藥材的有效成分, 煎藥過程中要儘量減少散失, 才能保證藥效。 而全密封的操作自動煎藥機, 能最大限度的防治揮發油成分的逸出。

相反, 自己煎藥, 藥液沸騰時, 有效成分暴露在空氣中, 加之高溫煎煮, 一些成分被氧化所致, 並不是更濃。

傳統自煎, 下藥靈活

歷代傳統醫家為了充分發揮藥物療效, 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煎煮方式。

煎煮的特殊要求:有些方劑會要求, 有些藥要先煎(如龜板、代赭石), 有些藥要後下(如大黃、砂仁), 有些還要另煎(如人參)。 這樣自煎就可以根據需要調整下藥時間,

醫院代煎則無法實現。

延伸閱讀:中藥煎煮基礎知識

煎煮前

清洗:煎煮前一般無須清洗。 如果草藥中有泥沙, 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 忌浸洗, 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丟失。

浸泡:煎煮前用涼水浸泡藥材約半小時, 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湯水中, 同時也能增加湯藥的濃度。

煎煮中

用水:以水浸過藥材表面2-3cm為佳, 或者用手輕輕摁住藥材, 水面剛好漫過手背。 通常一些花草類的藥物吸水量較大, 在浸泡半小時後水位下降, 可以另加涼水至標準水位, 再開始煎煮。

火候:一般的中藥應先用武火, 煮沸後改為文火。 但一些治療外感的中藥, 可以在煮沸之後, 繼續用武火煎煮15分鐘左右即可。

時間:一般中藥, 頭煎應在20-25分鐘, 二煎15-20分鐘;解表類中藥,

頭煎10-15分鐘, 二煎10分鐘;滋補類中藥, 頭煎應在30-40分鐘, 二煎25-30分鐘。

複煎:一服中藥在煎煮兩遍後, 所含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 故以煎煮兩遍為佳。 但滋補類中藥, 可以煎煮3遍。 而一些藥量較大的處方, 也可煎煮3遍。

煎煮後

立即濾取:藥湯煎煮好, 應趁熱過濾倒出, 不宜久置鍋中。 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藥液, 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 難以過濾, 影響藥效, 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煎煮器

瓦罐砂鍋最好:最佳煎煮器是傳統的瓦罐、砂鍋、搪瓷、不銹鋼亦可, 忌用鋁鍋、鐵鍋和銅鍋, 以防止金屬器皿與藥物發生反應, 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

溫馨提示:注意“先煎, 後下”

“先煎”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增加某些藥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藥物的毒性;而“後下”,

則是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 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壞。

通常礦石類, 如貝殼類、角甲類藥物, 因質地堅硬, 必須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 如生石膏、石決明、龜板、鱉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鐘, 再加入其他藥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藥物, 如烏頭、附子、商陸等, 必須先煎1-2小時, 才能達到減毒或去毒之效。 此外, 某些植物藥, 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等, 也須先煎10-30分鐘才能發揮效用。

後下的藥物包括氣味芬芳、含揮發油多的藥物, 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藥物, 如鉤藤、杏仁等, 應在湯劑煎好前5-10分鐘入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