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為什麼久病未必成良醫

人到老年, 有病是常態, 無病是例外, 老年人身患幾種老年病、慢性病、常見病已經不是什麼罕見的現象了。 有些人, 患了某種慢性病, 長期與醫生、藥物和醫藥書籍打交道, 病友之間也互相交流治病經驗, 不僅知道一些防治知識和常用藥物, 還對別人的疾病指指點點, 旁人看上去這個人似乎很懂行,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久病成良醫”。

雖然民間有“久病成良醫”的說法, 不過, 作為醫生, 對這種說法並不認可。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從本質上來說他們還是病人, 不是醫生, 沒有經過專門的醫藥知識培訓, 對自己所患疾病的知識和藥物的作用機制、副作用,

只是一知半解。 而同樣一個症狀, 可以出現在不同的幾種疾病上。 即使是慢性病, 病情也是會不斷變化的。 由久病而成的“良醫”, 不瞭解疾病發展的演變規律, 不清楚病情危急的“信號”, 不知道藥物與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和相生相剋, 不能掌握各種不同藥物的準確劑量和每個療程的用藥量。 這樣, 就容易違反治病的原則, 從而出現“用藥反被藥物誤”的事與願違的現象。

所以, 奉勸這些“良醫”, 不要輕易相信自己一套所謂的“治病經驗”, 不要憑經驗自以為是地擅自用藥, 更不要替別人“治病”。 作為病人, 也不應該讓這些“良醫”醫治, 有病應該去正規醫院, 找專科醫生治療, 遵循醫囑用藥,

千萬不要輕易濫用藥物, 以免遺憾終身, 後悔莫及。 (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