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見營養物質竟會導致寶寶發育遲緩?正確的餵養方式才是關鍵
現在的家庭模式基本上都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寶寶轉。 可即便如此, 寶寶卻還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了發育遲緩。 這下媽媽再也淡定不起來了!明明一頓也沒有餓著過寶寶, 為什麼還會營養不良呢?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媽媽都犯過同樣的錯誤。 雖然給寶寶添加了很多營養物質, 但由於餵養方式不科學,以致寶寶完全沒有受益。 以下這些常見的錯誤餵養方式, 各位媽媽中招了嗎?
1、過早喂雞蛋
雞蛋既家常又容易消化, 是很多媽媽為寶寶補充營養的首選。 殊不知半歲前的寶寶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
而且生雞蛋結構緊密, 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會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 易使寶寶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症狀。 加之雞蛋中還含有抗胰蛋白酶, 也影響寶寶對雞蛋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所以雞蛋雖好, 但並不適於幾個月大的寶寶。 即使添加雞蛋,也要從六分之一個蛋黃開始,六個月之後慢慢添加。
2、豆奶或豆漿代替配方奶粉
有些媽媽覺得豆漿也很有營養, 有時候會想著給寶寶喝點豆漿或是豆奶代替配方奶, 卻不知這種做法是很冒險的。 0—6歲的寶寶處於腦部發育黃金階段,
3、用米粉取代奶粉
有的媽媽因為母乳不足又擔心奶粉不安全,選擇給寶寶只餵養米粉。 然而米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並不足,無法滿足寶寶的身體需求。 如果沒有配方奶粉的補充, 餵養米粉會導致寶寶的營養跟不上。
另外, 把奶粉和米糊一起沖調也可能導致寶寶對蛋白質吸收不全。 嬰兒配方奶粉要用40—50℃的溫白開水沖調,米粉要用60°—70°之間的水沖調。 在配方奶粉中加入米粉,會改變其配方,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等於減少了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