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溶血病寶寶預防要趁早

一項統計顯示, 在所有分娩中大概有20%-30%的幾率會出現母嬰血型不合, 即這些母親分娩出的孩子都有可能患上新生兒溶血病。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 只有不到一成的父母會到醫院做產前血型血清學檢查, 來使孩子遠離溶血病。

Rh溶血寶寶發病更嚴重

“溶血寶寶”是指患有新生兒溶血病的寶寶。 這個病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有報導表明, ABO溶血病占新生兒溶血的85.3%, Rh溶血病占14.6%, MN溶血病占0.1%。 ABO血型不合中約1/5發病, RhD血型不合者約1/20發病。 ABO溶血病不發生在母親AB型或嬰兒O型, 主要發生在母親O型而胎兒A型或B型;第一胎可發病;一般情況下ABO溶血病臨床表現較輕。

Rh溶血病一般發生在第二胎;第一次懷孕前已致敏者其第一胎時發病, 臨床表現較重, 嚴重者甚至死胎。

“溶血寶寶”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黃疸、貧血和肝脾腫大。 多數ABO溶血病的黃疸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 而Rh溶血病一般在24小時內出現並迅速加重。 血清膽紅素以未結合型為主, 如溶血嚴重可造成膽汁淤積, 結合膽紅素升高。 “溶血寶寶”的貧血程度不一。 重症Rh溶血生後即可有嚴重貧血或伴心力衰竭。

溶血寶寶確診要“過三關”

剛出生的寶寶如果黃疸出現得比較早或者程度比較重, 那麼就要警惕這個寶寶是不是一個“溶血寶寶”了。 不過並不是黃疸的寶寶都是“溶血寶寶”。 臨床上還需要做一系列的實驗室檢查。

首先檢查母子ABO和Rh血型, 然後進行溶血檢查。 此外“溶血寶寶”的確診還需進行致敏紅細胞和血型抗體測定。 其中有三個試驗必須做。 (1)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即改良Coombs試驗, 測定患兒紅細胞上結合的血型抗體。 (2)抗體釋放試驗:測定患兒紅細胞上結合的血型抗體。 (3)游離抗體試驗:測定患兒血清中來自母體的血型抗體。

膽紅素腦病是最重併發症

雖然新生兒溶血病很常見, 而且新生兒溶血病的發病率約占母嬰血型不合的10%, 但可能造成的後果是十分可怕的。 其中膽紅素腦病是新生兒溶血病最嚴重的併發症, 早產兒更易發生。 早期表現為嗜睡、反應低下、吮吸無力、擁抱反射減弱、肌張力減低等,

偶有尖叫和嘔吐。 持續約12-24小時後進入痙攣期, 出現抽搐。 輕者僅有雙眼凝視, 重者出現肌張力增高、呼吸暫停、雙手緊握、雙臂伸直內旋。 此期約持續12-48小時。 如不在該期死亡, 患兒進入恢復期, 但可能出現嚴重後遺症, 表現為手足徐動、眼球運動障礙、聽覺障礙和牙釉質發育不良。 此外, 也可留有腦癱、智能落後、抽搐、抬頭無力和流涎等後遺症。

不過年輕的爸媽們也不用太擔心, 一般情況下ABO血型溶血症狀很輕, 孩子出生後大多不需要特殊治療, 只要及時進行藍光照射和藥物治療, 孩子病情都可以緩解, 即使是嚴重的Rh溶血病, 若及時進行換血, 絕大多數寶寶也都能轉危為安。 另外, 並不是寶寶患黃疸就說明有溶血病。

把好產前和產後兩道關

瞭解了“溶血寶寶”的發病機制, 准媽媽們就可以配合醫生在產前進行干預。 如果准爸爸是A型血、B型血或AB型血, 准媽媽是O型血, 且有過流產史或者輸血史的話, 就要當心新生寶寶有無貧血以及黃疸出現的時間、程度。 如果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 准媽媽在懷孕前就要做一個“產前血型血清學檢查”, 來查一查血液裡抗體的情況。 要是抗體的“活性”不高, 准爸媽可以安心生孩子, 要是抗體的“活性”很高, 則可以通過一些藥物治療來降低, 現在不少醫院都有相應的中藥治療。 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母親抗體的“殺傷力”。

如果已經懷上寶寶, 准媽媽們要記得從16周左右開始, 定期檢測血液中抗體的情況, 一般四周左右一次,

密切注意寶寶有否發生溶血可能。 如有異常可以在孕期治療, 效果也不錯。 Rh血型不同的准爸媽, 第一次懷孕時基本上沒事, 但如果有過流產或生過孩子等現象, 一定要查准媽媽體內Rh抗體。 若抗體陽性的“活性”很強, 就不應該懷孕, 否則發生死胎、新生兒嚴重溶血的危險性就比較大了。

對血Rh抗體效價明顯增高, 但又不宜提前分娩的孕婦, 進行血漿置換, 以換出抗體, 減少胎兒溶血。 Rh陰性血型的媽媽預防就更重要。 在流產或分娩Rh陽性胎兒後, 應儘早注射相應的抗Rh免疫球蛋白, 以中和進入母血的Rh抗原。 臨床目前常用方法是對RhD陰性婦女在流產或分娩RhD陽性胎兒的72小時內肌注抗D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