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秋季口乾舌燥 蜂蜜幫你解秋燥

進入秋天, 氣候變得乾燥多風, 許多人常會不同程度地感覺口、鼻、皮膚等部位有乾燥感, 有的還會出現口乾舌燥、乾咳少痰、咽喉幹痛、易流鼻血、疲乏無力以及大便幹結等症狀,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 雖然秋燥不是什麼大毛病, 但卻會給人帶來各種不適, 情緒也會變得煩躁不安, 甚至因此影響身心健康。

那麼, 怎樣避免或減少秋燥對身體的傷害呢?

除了要做好日常生活方面的防護(如防風保暖、按時休息、避免過度疲勞等)外, 還要積極到戶外進行適當的鍛煉, 以提高身體素質, 增強適應環境能力;特別是在飲食上, 在保證營養均衡的情況下, 不妨適當多吃些有潤燥作用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常見的如梨、百合、銀耳、芝麻、菠菜、藕等), 尤其推薦人們多吃點蜂蜜。

蜂蜜不僅是大自然贈給人類的禮物, 而且它所含的營養成分特別豐富, 其中除了主要成分葡萄糖和果糖(兩者均為單糖,

含量達70%, 不需要經消化就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外, 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不僅數量多且種類齊全, 有的花蜜竟高達18種之多)、多種酶類、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與鈣、磷、鐵、鉀、鎂、銅、鉻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這些都是維持身體組織器官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及抗菌素類物質等。

《本草綱目》記載, 蜂蜜有五功, 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 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具有促進消化吸收、增進食欲、鎮靜安眠、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及對口腔殺菌消毒等作用。 所以, 秋天經常吃點蜂蜜, 既有潤肺、養肺作用, 又能減少秋燥對身體的傷害。

蜂蜜最簡單的吃法是沖水喝:取蜂蜜2勺, 加溫開水一杯, 拌勻就能飲用, 可迅速補充能量, 有利緩解“秋乏”無力, 特別是運動後飲用蜂蜜水, 能幫助消除疲勞。 一般來說, 早上起床空腹喝蜂蜜水能清理腸胃, 有通便、滋潤的功效, 對人的身體保養很有好處;其他時間以在飯前1~1.5小時或飯後2~3小時食用比較適宜。

但要注意, 蜂蜜不能用沸水沖泡, 更不宜煎煮, 最好使用40℃以下的溫開水或涼開水稀釋後食用, 這樣既可保持蜂蜜天然的色、香、味, 又能保全其營養成分不致損壞, 有利於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保健作用。

下面介紹幾種蜂蜜藥食同用的防治秋燥方, 有興趣者不妨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對症選用:

蜂蜜蘿蔔汁

白蘿蔔400克, 洗淨, 去皮切碎, 用潔淨紗布包好榨汁, 每次取60毫升加蜂蜜一匙調勻吞服, 每天3次, 連服3~5天。 對大便幹結, 尤其是便秘者有很好療效。

銀花蜂蜜飲

金銀花30克, 用水兩碗煎成一碗, 去渣取汁, 沖入蜂蜜20克, 分早晚兩次服。 可治流感、咽炎及便秘等。

溫馨提示, 蜂蜜每天食用量以20~30克為宜, 一般不要超過50克。 蜂蜜不宜沖豆漿飲用, 因為豆漿味甘、鹹, 性寒, 清熱, 與蜂蜜同食易導致腹瀉;同時, 豆漿蛋白質含量高, 而蜂蜜含一定量有機酸, 兩者沖兌時, 蛋白質與有機酸結合會產生變性沉澱, 於是造成不能被人體吸收而使營養價值降低。 蜂蜜也不宜與韭菜、洋蔥、鯽魚等同吃,

否則可能會給身體帶來副作用。 特別是腸弱腹瀉、糖尿病患者則應忌食, 以免加重症狀或影響病情。

此外, 蜂蜜是弱酸性液體, 應使用非金屬容器存放(如玻璃瓶等), 且宜保存在乾燥、清潔、低溫(以5~10℃為佳)、避光處, 以防止串味、吸濕、發酵、污染等。  

上一篇:祛濕拔罐不是最好的選擇 祛濕茶效果好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秋季蜂蜜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