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分泌性中耳炎消炎藥
小孩子感冒發燒特別容易引起併發症, 例如鼻炎、扁桃體發炎、肺炎、大腦炎、中耳炎, 所以在孩子感冒或者發燒時一定要特別注意並且去醫院看醫生, 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做治療。 本文介紹了中耳炎的治療方法, 中耳炎又分化膿性中耳炎與非化膿性中耳炎, 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西醫治療非化膿性中耳炎的原則, 主要是解除病因, 改善咽鼓管功能, 清除鼓室積液。 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病因治療:主要是針對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各種疾病的治療, 這些疾病不解決, 容易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及分泌性中耳炎反復發生。 常見的有:
(1)急性上呼吸感染(急性鼻炎與急性鼻竇炎、急性咽炎與急性扁桃體炎、急性鼻咽炎):只有治療好好了這些急性炎症, 非化膿性中耳炎才有可能得到完全治癒。 因此, 在治療方案中, 既要考慮到治療上呼吸感染, 也要考慮到治療非化膿性中耳炎。
(2)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炎或鼻竇炎不愈, 其分泌物後流或下鼻甲後端的肥大壓迫咽鼓咽口, 非化膿性中耳炎就難以治癒或容易反復。 因此在治療非化膿性中耳炎時, 需要積極治療鼻病。
(3)慢性鼻咽炎、慢性咽炎與慢性扁桃體炎:這幾種慢性炎症均有可能引起嘿鼓管咽口部位的黏膜腫脹而進一步導致非化膿性中耳炎, 因此, 在治療非化膿性中耳炎, 也需要積極治療這幾種咽喉病。
(4)腺樣體肥大:腺樣體肥大時壓迫咽鼓管咽口, 腺樣體肥大不解除, 非化膿性中耳炎就難以治好或容易復發。
2、內服藥物治療:主要適合於急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復發者。
(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藥:主要有三類藥物:一是抗生素(如安必仙、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等), 其作用主要是消除炎症;二是激素(如強的松), 其作用一是可以幫助消除炎症, 但更重要的是防止因非化膿性中耳炎的中耳積液後引起鼓室內粘連(引起粘連後, 聽力將明顯降低);三是咽鼓管促排劑, 如標準桃金娘油腸溶膠囊(吉諾通), 桉檸蒎腸溶軟膠囊(切諾), 作用是消除炎症, 促進咽鼓管清除鼓室積液。 三類藥物可以同時使用,
(2)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藥:主要是咽鼓管促排劑, 如吉諾通、切諾。 如果沒有新近的上呼吸道感染、沒有進行鼓膜切開, 一般沒有必要使用消炎藥;如果沒有明顯的鼓室積液, 一般也沒有必要使用激素。 但西藥對於此類情況, 效果往往較差。
3、局部治療:主要包括:
(1)滴鼻藥:主要適合於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先滴減充血劑(如1%麻黃堿滴鼻液、達芬林、諾通, 鼻眼淨, 等, 任選1種)滴鼻, 然後再滴消炎滴鼻劑(一般為各醫院自行製劑, 如呋麻滴鼻液、魚腥草滴鼻液、納米銀滴鼻液, 等;選1種即可)。 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滴鼻方法:將頭側向一邊, 並盡可能地後仰, 然後將減充血劑滴入頭位低的那一側, 並稍稍捏幾下鼻翼,
(2)自行咽鼓管吹張法、自行鼓膜按摩法(方法見後)。 有的醫院可以進行鼓膜按摩儀的治療(鼓膜按摩法)。 其作用是幫助咽鼓管恢復正常功能,消除阻塞,有利於中耳腔的氣壓平衡和中耳內的積液排出,有利於鼓膜內陷的復原。
(3)咽鼓管吹張法:用器械吹張,由醫生操作,主要適合於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作用機理同咽鼓管自行吹張法,但效果更好,需要醫生操作,有時可能引起局部黏膜受損;操作不當,也可能使鼓膜穿孔(極少)。
(4)鼓膜穿刺抽液:適用於有鼓室積液者,同時可以注入某些藥物,以加強局部治療的效果。抽液只能被動的排出中耳內的積液,治標不治本,抽液後仍然可以再次發性積液,有時需要反復抽液。西醫主張必用,如果以中醫藥為主治療(加強利水排液的中藥),不一定非得使用此方法。
(5)鼓膜切開(或鐳射打孔):主要是使中耳腔內積液排出;亦可加置管引流。主要適合於鼓室積液者。作用機理與穿刺抽液一樣,如果置管,保留置管的時間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採用中醫藥為主的療法,可以不必採用此法。但若不能保證中醫藥療法具有很好效果的話,本方法仍然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鼓膜切開後,待中耳炎愈後,穿孔處可以自行癒合,一般不會產生副作用;也極少有報告因為鼓膜切開而引起化膿性中耳炎者,因此可以放心(今年以來,在網路諮詢中,遇到兩例患者因切開鼓膜引起流膿者。說明切開鼓膜後,有可能引起鼓膜化膿,形成化膿性中耳炎。對此,需要按照化膿性中耳炎進行治療)。
4、其他治療:如聲頻共振儀、理療、鐳射,等。作用機理複雜,以消炎促進中耳功能的正常為主。
其作用是幫助咽鼓管恢復正常功能,消除阻塞,有利於中耳腔的氣壓平衡和中耳內的積液排出,有利於鼓膜內陷的復原。(3)咽鼓管吹張法:用器械吹張,由醫生操作,主要適合於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作用機理同咽鼓管自行吹張法,但效果更好,需要醫生操作,有時可能引起局部黏膜受損;操作不當,也可能使鼓膜穿孔(極少)。
(4)鼓膜穿刺抽液:適用於有鼓室積液者,同時可以注入某些藥物,以加強局部治療的效果。抽液只能被動的排出中耳內的積液,治標不治本,抽液後仍然可以再次發性積液,有時需要反復抽液。西醫主張必用,如果以中醫藥為主治療(加強利水排液的中藥),不一定非得使用此方法。
(5)鼓膜切開(或鐳射打孔):主要是使中耳腔內積液排出;亦可加置管引流。主要適合於鼓室積液者。作用機理與穿刺抽液一樣,如果置管,保留置管的時間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採用中醫藥為主的療法,可以不必採用此法。但若不能保證中醫藥療法具有很好效果的話,本方法仍然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鼓膜切開後,待中耳炎愈後,穿孔處可以自行癒合,一般不會產生副作用;也極少有報告因為鼓膜切開而引起化膿性中耳炎者,因此可以放心(今年以來,在網路諮詢中,遇到兩例患者因切開鼓膜引起流膿者。說明切開鼓膜後,有可能引起鼓膜化膿,形成化膿性中耳炎。對此,需要按照化膿性中耳炎進行治療)。
4、其他治療:如聲頻共振儀、理療、鐳射,等。作用機理複雜,以消炎促進中耳功能的正常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