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的百年功過
在人類的疾病譜中, 有一大類疾病可以被稱作維生素缺乏症, 比如缺乏維生素A可導致夜盲症, 缺乏維生素B1可導致腳氣病, 缺乏維生素C可導致壞血病,
如果從1912年發現維生素B1算起, 2012年已是發現維生素的第100個年頭, 不少地方紛紛舉辦活動紀念這個特別的年份。 回顧百年來, 維生素對現代醫學的貢獻可謂功勳卓著, 共有17個諾貝爾獎授予了維生素的發現者或者合成者。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 人們的保健意識日漸增強, 君不見林林總總名目繁多的保健品你方唱罷我登場,
在多數人心目中, 維生素的保健功效是毋庸置疑的, 無論正規醫學教材還是坊間的說法都可佐證其效果, 更兼商家精心設計的廣告, 多數人真的是很難不動心。
但筆者要指出的問題是, 雖然對於維生素缺乏症患者來說, 補充維生素確實有治療效果, 但無此情況的普通人群, 在正常飲食之外另行補充維生素其實是沒有什麼顯著作用的。
以維生素C為例, 一度被醫學界認為可以抗感冒。 2008年我寫過一篇《當醫生的寶寶遭遇感冒》的科普文章也提到了維生素C, 我在文中寫道:“有些證據表明, 每天至少服用2000毫克的維生素C,
除抗感冒而外, 維生素C的另一個神話是可以抗癌, 這一說法的大力宣導者是美國化學家雙料諾貝爾獎獲(1954年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取得諾貝爾化學獎, 1962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得者萊納斯·卡爾·鮑林, 但他的說法其實並沒有得到醫學界的認可, 雖然鮑林本人活到了93歲的高齡才逝世, 可遺憾的是進一步的研究卻未能發現服用維生素C對人群死亡率有顯著影響。 2007年2月28日出版的《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了一項由多國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顯示,
維生素的定義中要求維生素需四個特點, 即:外源性, 微量性, 調節性, 特異性。 微量性的意思是人體所需量很少, 那麼, 多了會怎樣呢?在《實用內科學》第十三篇營養性疾病中的第四章是維生素缺乏與過多,
事實上對於絕大多數並無維生素缺乏疾病的人群來說, 盲目跟風補充維生素並無必要, 想像中的好處未必存在且不說, 搞不好因為某種飲食的疊加因素還可能帶來不良後果, 平衡膳食才是王道。 在非疾病狀態下, 有確切證據的補充某種維生素可帶來益處的人群僅限於以下幾種情況:一、孕婦補充葉酸(即維生素B9);二、老年人補充維生素B12;三、小兒及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 如果你不屬於上述三種情況, 那可以將家裡的維生素產品直接擲出窗外了,如果屬於維生素缺乏疾病的患者或上述三種情況之一,建議諮詢醫生之後選用作為藥物的維生素製劑,而非任何著名品牌的維生素類保健品,無他,作為藥物的維生素更可靠且極便宜。
那可以將家裡的維生素產品直接擲出窗外了,如果屬於維生素缺乏疾病的患者或上述三種情況之一,建議諮詢醫生之後選用作為藥物的維生素製劑,而非任何著名品牌的維生素類保健品,無他,作為藥物的維生素更可靠且極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