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真是必須治的病?不看你會後悔的!
很多在體檢中查出心臟“早搏”的人, 往往憂心忡忡, 積極要求治療。 這是人們對早搏的錯誤認識造成的。 對“早搏”者, 要區別對待。 如是功能性引起的, 無須太過治療, 著重調整作息和控制情緒是關鍵。
1錯誤:早搏是心臟停跳
正常心臟的跳動是規則的, 各次心跳間隔時間基本相等。 如果出現突然提前的心跳, 醫學上稱為過早搏動(簡稱早搏), 觸脈搏時可出現早跳或“漏跳”。
早搏可分為房性早搏、竇性早搏和房室交界區性早搏。 無論是哪種早搏, 心臟都沒有停跳, 只是搏出的血液比正常搏動稍少一些, 導致這一次的脈搏減弱,
2錯誤:早搏由心臟病引起
如果用動態心電圖對正常人作24小時的連續觀察,
3錯誤:早搏越多, 危險性越大
早搏的危險性是由原發病的嚴重性, 及早搏是否有發展為惡性心律失常的趨勢來決定的。 而不是由早搏的次數或症狀而定。 多數早搏患者並無不適症狀, 或僅僅感到心蕩了一下, 或有1次心跳得很重, 或心臟扭動一下等感覺。 只有頻繁的早搏才可能使人感到心悸、胸悶、疲乏等不適。 此外, 很多早搏特別頻繁的人有時也可以沒有任何不適。 比如在升學體檢時發現, 很多學生在心電圖中有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