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專家解析小兒失眠症的病因

失眠原本在成人中比較常見, 但是, 很多醫院裡出現的失眠患者, 卻是未成年的小兒, 這種現象令家長們無法理解, 為什麼孩子小小年紀, 沒什麼可以操心的事情, 還會出現失眠的情況呢?是和他們的身體疾病相關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專家對小兒失眠原因的解析。

失眠, 中醫稱為“不寐”, 表現為, 輕者, 入睡困難, 睡則易醒;重者, 徹夜不得眠。 其性質有, 虛、實、標、本之分。 在兒科歸納於“心悸”、“夜啼”等證中。

小兒失眠症的發病原因有的與先天稟賦有關。 宋代錢乙認為, 小兒體質“三有餘”(心、肝、陽有餘), “四不足”(脾、肺、腎、陰不足), 而三有餘是本病發病的主要因素。 其病理變化, 以心肝之陽偏亢為主。 心陽浮亢則致失寐;肝陽偏亢則好動易怒。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靜陽燥”、“陰在內, 陽之守也;陽在外, 陰之使也。 ”即陰主柔靜, 陽主剛躁, 陰陽互根, 守使相依, 兩者充盛和諧, 則機體協調無病。 心主血, 藏神, 為智意之源, 人的一切精神意識活動歸於心。

小兒心常有余, 心火易亢, 出現心神不寧, 多動不安;肝為剛髒而性動, 主筋藏魂, 其志怒, 其氣急, 體陰而用陽, 為人體“罷極之本”。

小兒肝常有余, 若疾病耗損致肝體之陰不足, 肝用之陽偏亢, 則除失眠外還伴有注意力不集中, 性情偏拗。 脾居土為至陰之髒, 藏意, 在志為思。 小兒脾常不足, 若調護失宜或疾病所傷, 運化失常, 肺失濡養, 則失靜謐而興趣多變, 言論冒失。 “腎者, 作強之官, 伎巧出焉, ”腎藏志, 主骨生髓, 髓通於腦。 小兒臟腑柔弱, 腎陰內虛,

若先天不足或病後出現腎陽虧損, 髓生不足, 則失眠伴有動作笨拙不定、健忘、遺尿等症;腎虛則水不涵木, 肝陽易亢, 無以制火, 而引起心火有餘諸症。

綜上所述, 小兒失眠是由先天不足, 後天失調, 或他病所傷, 以致逐漸形成偏盛偏衰的體質, 進而演變為臟腑功能失常,

陰陽失調;以腎陰不足為本, 虛陽浮亢, 心肝火盛為標, 從而發生失眠等證。 其臨床表現除失眠外, 可伴有易興奮、餵食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性情偏拗、動作笨拙、健忘遺尿等。

小兒失眠情況並非一日形成, 與他們自身的營養缺乏和心理調適方面都有關係, 希望家長對於小兒失眠能夠引起重視, 即使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