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上火 久病不愈要防口底癌
平素誰要是口腔裡生了潰瘍, 大多不會當回事, 粗心的人硬挺幾天就好了, 細心的人也無非用點清火之類的藥了事。 確實, 有些中老年人常會出現牙齦腫痛、口腔潰瘍、舌尖糜爛或喉嚨腫痛等症狀, 對此, 民間俗稱為“上火”, 中醫則認為“火性炎上”。 這是因為, 中老年人正氣虛弱, 各種病邪容易侵入機體, 病邪滯留體內, 以致“鬱而化火”。
“上火”時, 口腔內某個部位會出現潰瘍、粘膜小硬結或糜爛, 時而感到疼痛不適, 但較短時間內可以自愈, 或吃清火的藥即可治癒。 但是, 如果潰瘍、糜爛固定在口底部位, 即發生在舌頭下方與下領骨體部牙齦之間的半月形區域,
口底癌的好發年齡為40歲以上, 在西方國家較常見, 在我國不多見, 但近年來有增多的趨勢。 口底癌發生的位置較為隱蔽, 初期表現是小硬結或淺表狀紅斑, 不痛不癢, 不影響進食, 多不被注意。 當腫瘤達到數釐米大時, 腫瘤中心壞死破潰, 狀若火山口, 口底呈現一深裂隙形潰瘍。 口底癌常伴有粘膜白斑(屬於癌前病變), 可向周圍組織如舌下腺、肌肉侵犯, 還可侵犯下領骨, 出現下前牙鬆動, 舌頭活動受限。
那麼, 是什麼因素誘發口底“火山”爆發呢?科學實驗證明, 過度的煙酒嗜好是誘發口底癌的“罪魁禍首”。 煙草中的尼古丁(煙鹼)含有10餘種致癌物, 香煙燃燒後也會產生致癌作用很強的化合物。 大量飲酒可出現免疫功能障礙, 損害口腔粘膜;酒還能成為煙草中有害物質的溶媒, 使有害物質更易於粘附在口腔粘膜上, 相互“狼狽為奸”, 更增加了致癌的危險性。 此外, 口腔衛生不良, 殘根(牙爛根)及不良修復體(粗製濫造的假牙、冠套)的長期慢性刺激, 也是誘發口底癌的幫兇。
口底癌並非不治之症, 關鍵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