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蜈蚣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陸川本草》
【拼音名】Fēi Tiān Wú Gōnɡ
【別名】蜈蚣草、神仙對坐草、石上蜈蚣、落地蜈蚣、百足草(《陸川本草》), 鐵斑鳩、巴岩薑(《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細葉藤桔的莖葉。
【原形態】藤本。 莖借氣根攀援于石上或樹上, 枝條直立, 節上生根。 葉2列, 互生;長披針形, 長10~15釐米, 寬1.3~1.7釐米, 先端長尖, 在葉頂部1/4處有結節, 全緣;革質;葉柄擴大抱莖。 肉穗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柄長7~12釐米;下有葉狀苞片3~5枚, 長5釐米, 寬1釐米;佛焰苞小, 外反, 長約3釐米;花兩性;花被6裂;雄蕊6;子房3室。 漿果紅色。
【生境分佈】生於深山石壁、古樹、牆壁等陰濕地帶。 分佈我國西南至東南部。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辛, 溫。
【功能主治】
消腫止痛。 治跌打損傷, 癰腫瘡毒, 眼生翳膜。
①《陸川本草》:消腫, 止痛。 治跌打, 瘡癰。
②《貴州民間藥》:接骨, 止痛。 治癆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1兩;或泡酒。 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癆傷或跌損疼痛:鐵斑鳩五錢。 泡酒服。 (《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骨折:鐵斑鳩搗爛, 用酒炒熱, 包紮患處。 (《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眼上(翳)膜:飛天蜈蚣、錢鑿草等分。 雙料酒少許共搗爛, 用白布袋盛藥, 放于病眼周圍, 日十餘次。 (《陸川本草》)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