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盤腸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Pán Chánɡ Cǎo

【英文名】seedling in Cushaw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南瓜成熟果實內種子所萌發的幼苗。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Duch. Ex Lam.)Duch. Ex Poir.

採收和儲藏:秋後收集,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一年生蔓生草本, 莖條達2-5m。 常節部生根, 密被白色剛毛。 單葉互生;葉柄粗壯, 長8-19cm, 被剛毛;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 有5角或5淺裂, 長12-25cm, 寬20-30cm, 先端尖, 基部深心形, 上面綠色, 下面淡綠以, 兩面均被剛毛和茸毛, 邊緣有小而密的細齒。 卷鬚稍粗壯, 被毛3-5歧。 花單性, 雌雄同株;雄花單生, 花萼筒腫鐘形, 長5-6mm, 裂片條形, 長10-15mm, 被柔毛, 上部擴大成葉狀, 花冠黃色, 鐘狀, 長約8cm,

5中裂, 裂片邊緣反卷, 雄蕊3, 花絲腺體狀, 長5-8mm, 花室折曲;雌花單生, 子房1賽馬, 花柱短, 柱頭3, 膨大, 先端2裂, 果梗粗壯, 有棱槽, 長5-7cm, 瓜蒂擴大成喇叭狀。 瓠果形狀多樣, 外面常有縱溝。 種子多數, 長卵形或長圓形, 灰白色。 花期6-7月, 果期8-9月。

【性味】味甘;淡;性溫

【歸經】歸肝;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 主小兒盤腸氣痛;驚風;感冒;風濕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10g。 外用:適量, 搗敷或炒熱慰。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