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患者 吃好吃對是關鍵
腦卒中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 又稱腦中風或腦血管意外。 我國是腦血管病高發國家, 全國每年新發腦卒中約200萬人, 存活的患者中有3/4不同程度地喪失勞動能力。 吸煙、酗酒、高血壓、血脂異常、明顯超重和肥胖、糖尿病以及房顫或瓣膜性心臟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這些危險因素控制不佳與腦卒中患者再發率升高密切相關。
對於腦卒中的防治, 就其危險因素的控制及疾病本身的治療來說, 營養治療是其藥物治療、康復治療、心理支持等綜合治療中的基礎,
根據病情“訂制”膳食
營養醫師應針對腦卒中的不同人群進行營養評估, 做好“私人訂制”。 如在疾病急性期, 腦卒中患者因意識障礙、吞咽障礙而無法經口進食, 需依據營養醫師開具的營養治療處方配製成腸內營養液或勻漿膳經鼻胃管餵養, 其供給量及配比要根據病情個體化調整。 在穩定期, 若仍需經鼻胃管餵養, 其膳食類似正常飲食, 只是改變其質地和形狀, 將固體食物打碎製成泥狀或糊狀。 對於吞咽障礙且無餵養管經口進食的患者,
平衡膳食 合理營養
選擇豐富的食物, 以保證充足的營養和適宜的體重。 保證腦卒中患者每日攝入食物包括穀薯類, 蔬菜、水蔬果類, 肉、肉禽、魚、乳、蛋類, 豆類和油脂類, 共計5大類
穀薯類: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 腦組織能量的主要來源是葡萄糖, 而腦又不能貯存任何能量, 因此碳水化合物對腦卒中患者十分重要, 碳水化合物供給應占總能量的50%~65%。 穀類食物粗細搭配, 首選富含膳食纖維的種類, 如玉米麵、燕麥、蓧麥、糙米等。
蔬果類:是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 多選擇富含抗氧化物質的蔬菜水果, 如菠菜、油菜、紫甘藍、獼猴桃、草莓、櫻桃等, 但要注意是否伴有高血糖。
肉禽魚乳蛋類:主要提供蛋白質。 腦卒中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至少為1g/(kg·d), 且動物性蛋白質應占一半左右, 故建議每日飲300g奶或乳製品, 攝入蛋類25g~50g、禽肉類50g~75g、魚蝦類75g~100g, 宜選擇低脂肪的種類, 如雞胸肉、鱈魚、鰱魚、帶魚、鯉魚等。
豆類及其製品:主要提供植物性優質蛋白, 建議每日攝入30g~50g。
油脂類:烹調油每日攝入不超過25g~30g。 宜用植物油, 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 具有一定降血脂的作用。 儘量不用動物油, 不吃油煎、油炸食物, 禁忌肥肉、動物內臟等。
營養素不可缺少
對於腦卒中或已經康復的患者,
葉酸:葉酸是B族維生素的一種, 富含於新鮮的水果、蔬菜、肉類食品中, 但由於葉酸遇光、遇熱就不穩定, 容易失去活性, 所以人體真正能從食物中獲得的葉酸並不多。 蔬菜貯藏2天~3天后葉酸損失50%~70%;煲湯等烹飪方法會使食物中的葉酸損失50%~95%;鹽水浸泡過的蔬菜, 葉酸的成分也會損失很大。
VB6:在機體物質代謝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其食物來源廣泛, 動植物中均含有但一般含量不高, 一般動物性食物中的生物利用率要大於植物性食物。 其含量比較豐富的有白色肉類(如雞肉、魚肉)、動物肝臟、豆類、堅果類和蛋黃等;奶類食品中含量很低;水果和蔬菜中含量也較多,
VB12:其缺乏會抑制蛋氨酸合成酶的作用, 使同型半胱氨酸轉變成蛋氨酸過程受阻而堆積體內, 從而使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升高。 膳食中的VB12來源於動物性食品, 主要有肉類、魚、禽、貝殼類及蛋類。
葉酸、VB6和VB12易隨烹調及儲存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流失, 故要注意適當減少烹調時間, 儘量減少食物的儲存時間, 並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和其他新鮮食品, 降低腦卒中發生和復發的風險。